阅读记录

226章:不解[2/2页]

大唐皇太子 凌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倒也熟络了许多。
      “房相,陛下此举,是不是对…”
      王硅话没说完,房玄龄就摇了摇头,看了看四周飘过来的眼神后,简单了当的扔下一句“放心无事”之后,便匆匆离去。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近臣,有他的背书,王硅这才放心了许多。
      经过今天这么一遭,王硅心里觉得将嫡子直接派去灵州,有点太冲动了。
      那小子一个多月没来信了,也不知道最近在灵州怎么样了。
      念及嫡子,王硅又是一阵长吁短叹。
      ……
      李世民今天的所言所行,让崔康开心了一整天。
      他觉得可以趁这个机会加深皇帝对太子的不满,所以在下班之后,连忙就来寻长孙无忌。
      结果长孙无忌直接给他浇了一盆凉水,浇喝崔康心里哇哇凉的。
      “你是说,圣上派秦琼去原州,只是装装样子?”
      “不错。”长孙无忌面色平静道:“陛下下令私人不得缉拿逃奴,一是为了保证不出事,二是为了保护逃奴的安全。”
      “陛下严令私人不得缉拿,又没有下令地方官府缉拿,那这些逃奴就会顺顺利利从各地聚往灵州,派出秦琼,不是装装样子,还能是什么?”
      上一秒还念李世民好的崔康,下一秒就在心里破口大骂。
      这皇帝居然跟他们玩了个文字游戏。
      崔康心里那个气啊。
      瞅着他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长孙无忌心里就直摇头。
      要是有的选,他真的不想和崔康混在一起啊。
      这位崔家家主,不知是因为被崔玉生之死给打击到了,还是因为上了年龄,感觉是越来越蠢了。
      长孙无忌暗叹口气道:“行了,终究不过只是一些奴隶罢了,连这等都舍不得,如何奉劝陛下推行灵州之制。”
      崔康听到这话也是叹了一口气,他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李世民数月前在江南挑了几个试点开始鼓励工商,崔家也响应号召建了个工厂,虽然才刚刚建成,但订单已经接到了手软。
      这足以证明灵州之制是行的通的。
      如果在大唐全面推行灵州之制,那灵州很快就会被朝廷踩在脚下。
      到时候李承乾也就不会在那么可怕了?
      但同时,世族也会化为尘埃,崔家会更加的富有,但却不会再有如今这般权势。
      祖宗传家百年之久才有今日崔氏。
      崔康是真的舍不得啊。
      “辅机兄,你说太子在灵州这番折腾,为何灵州一直未乱?”崔康不解道。
      长孙无忌一边冲着茶,一边叹口气道:“太子至灵州之后,一不动军二不动政,却直接扑向了那群贱商
      “一番手段,这群商人全都上了太子的船,而后通过市坊,将胡人绑在了灵州,以此逼得外地商人也不得不扎根灵州。”
      “自此,灵州商业启航,太子顺势设立西部公司,你就说这玻璃。”长孙无忌起身站在落地镜前,激动道。
      “这制造玻璃之法难吗?不难,此物和琉璃珐琅异曲同工,琉璃之法呈战国至今千年,却无一人造出玻璃,如今太子搞出来了,所以无数的钱快速进了他的口袋。”
      “手里有了钱之后,他随即果断的将军权收归于手,到这个时候,军队百姓商人,全都跟太子成了一条船上的人。”
      “在灵州,谁还能与太子抗衡?这等手段谋略岂不令人胆寒,若是不借天下人之力,你我最终都将死无全尸。”
      长孙无忌对李承乾的剖析,让人觉得胆寒。
      崔康听完之后,犹豫几息便彻底下定了决心。
      “我明白了。”
      短短的一句话,什么也没说,却仿佛又什么都说了。
      长孙无忌淡淡一笑,和崔康接着秘谋了起来。
      在离开长孙府之后,崔康对逃奴一事彻底不在意。
      有他的带头,余下一些人,也不得不直接吞下这口气。
      眨眼之间,好像所有人都对逃奴不在意了,让李世民很是纳闷。
      不过这也好,他索性也就不做表面功夫了,直接将刚出长安城的秦琼又叫了回来。
      没人管了之后,逃奴之风更是一日胜过一日。
      长安东城门,要出城的奴隶更是挤成了一团。
      鸿胪寺的几个倭人看到这一番景象之后,对那传闻中的灵州更加来了兴趣。
      他们是被派到大唐来学习的,自从来到长安之后,灵州的种种传闻就不绝于耳,在唐人口中,灵州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一般。
      居然晚上还可亮如白昼,这些倭人又怀疑又好奇。
      如今看到这些疯狂的奴隶,几个倭人再也安耐不住,便决定亲自去灵州看看。

226章:不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