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绕弯弯[2/2页]

明末开山刀 桑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兵宽甸,经凉马佃捣后,用朝鲜部队来帮助他。
      战中,杨镐举止失措,仅仅坐守沈yAn待信,未能及时联络明军四路领军大将,导致不能及时给予增援,且与大将刘挺不和。
      号称大兵四十七万,约定三月二日在二道关集合后一起出发,当时天下着大雪,部队不肯向前走,出兵的时间又泄漏出去了。
      杜松想立个头功,先期渡过浑河,开到二道关来,伏兵大起,杜松全军覆没了。
      马林统领开原部队准备从三岔口出师,听说杜松战败,就停步不前,结营自保。
      后金部队居高临下,奋勇出击,马林招架不住,大败而逃了。
      杨镐听说后急忙传令想停下李如柏、刘铤的两支部队,李如柏就停止不前了。
      刘铤当时已经深入三百里,到了浑河,金军攻打他,但打不动他。
      后来就打着杜松的旗帜,穿着他的衣甲蒙骗刘铤。
      金军进入他的兵营以后,刘铤的营中大乱,刘铤奋力拼战而Si。
      只有李如柏的军队得以完整保存,文武将吏前后Si去的有三百一十多人,士兵四万五千八百多人,丢掉的马匹、骆驼、兵器就多得无法计算了。
      这一战,史称萨尔浒之战。
      战败的报告递到朝廷后,京师大震,御史杨鹤上书弹劾他,万历帝没有答复。
      不多久,开原、铁岭又相继失守了。
      而今,朝中言官旧事重提,纷纷上书弹劾杨镐,希望崇祯帝主持公道,判Si杨镐。
      万历帝没有杀的人,让崇祯帝杀,崇祯皇帝害怕背负骂名犹豫不决。
      朝中的大臣们,据理力争,咄咄b人,希望崇祯速判。
      王承恩怒斥朝臣,说他们在b皇上,说皇上孤身一人很是可怜,他希望王则之不要忘记崇祯皇帝对他的提携,能够始终站在崇祯皇帝这边。
      王承恩绕了这么大弯弯,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总算说到点子上了。
      “末将,谨记皇上圣恩,不敢忘却。”
      王承恩满意的点了点头。
      王承恩喝的差不多了,摇摇晃晃的起身,表示他要回京去了。
      他的徒子徒孙,杨应朝就交给王则之了。
      太监不能生育,地位b他们低,靠他们提携的人就成了他们的徒子徒孙。
      杨应朝就是王承恩的徒子徒孙,要不是念在这情份上,在陈奇瑜出事之后,杨应朝就栽了。
      当然,王承恩并不怎么喜欢杨应朝。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把杨应朝塞给王则之的原因。
      王则之拍x保证,杨应朝交给他,尽管放心,他会好好“招待”杨应朝的。
      王承恩拍了拍王则之的肩膀,带着一百锦衣卫,回京去了。
      王承恩一走,王则之笑眯眯对杨应朝说道:“杨监军,以后多多关照。”
      “不敢,不敢,是小的要承蒙大人关照。”杨应朝这种人,最会审时度势。
      王承恩见了王则之都要小心翼翼,试探着办事儿,他更不敢当着王则之的面造次。
      “哟,挺会说话啊,念在你知趣的份上。
      我给你一套大宅子,给你三千兵马,每月初一再给你三百两银子耍着玩儿,这个月呢照给。
      至于吃饭呢,你就在这魁星楼吃,当然不是最顶层啊。
      最顶层只有王公公这种身份的人才能去,你明白吗?”
      “小的明白。”杨应朝恭恭敬敬的回道。
      “不要老是小的小的自称,你怎么说也是朝廷派来的监军,好好说话。”
      “卑职明白。”杨应朝眼珠子一转立刻改了自称。

绕弯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