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七章:急于求成的崇祯[2/2页]

明末开山刀 桑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崇祯也知道这是个信号,他听到这些称颂也有些心灰意懒,挥了挥手结束了今日的早朝。
      下了早朝,崇祯一个人在书房里开始写字。
      他提笔写了四个大字,“振兴大明”。
      在他拿起来仔细欣赏的时候,王承恩来了。
      “老伴,来看看朕写的字怎么样?”
      “好,好哇,大气凛然,已经可以自成一派了啊。”
      王承恩,大内总管太监监理东厂,挟制锦衣卫。
      当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王承恩是东厂派去信王府做J细监视朱由检的,但是王承恩一直陪伴着朱由检成长,加之两人尽皆年幼,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他和小朱由检竟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朱由检掉入水里的时候,只有王承恩这个小太监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救了他。
      自此之后,朱由检不管有什么心事都会和王承恩倾诉。
      而王承恩也发誓誓Si保护朱由检,两个人可以说是互相依赖。
      从他对王承恩的称呼就可以T现出来,“老伴”这是对极为信任的太监的称呼,还有的皇帝称呼为“伴伴”,b如朱由校就曾这么称呼过魏忠贤。
      “朕要将此墨保赐给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李待问、王在晋两位大臣在今日的朝会上,直言不讳,痛陈时弊,不亏是朝廷的重臣啊。”
      “上有圣君,下必有直臣,他们之所以勇于进言,那是因为他们相信,皇上圣明。”王承恩奉承道。
      “李待问曾多次上奏,为民请命,如增修堤堰,赈济蝗灾,水灾地区,减免一半辽饷,取消穷县赋税,李待问到任后,更是大力整顿漕运,此人刚直无畏,甚为难得呀。”
      崇祯颇为欣慰的说道。
      “皇上,臣实在不愿意扫您的兴,今日李侍郎言明边饷、辽饷一事,实是因为边饷、辽饷一项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额外负担,对大明实在没有好处,在外肥了贪官的私囊,在内贪财的昏官视为生财之道。
      今日一事,李待郎恐怕得罪了不少人哪。”
      王承恩有些扭捏的说了一些话。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崇祯听了立马疑心大起,不解的追问了起来。
      “禀皇上,今日早朝时分,锦衣卫八百里密报,派去调查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振灾银粮失窃一案的锦衣卫回来了,他不仅查到了银粮的去处,还查到了山西豪商、官员、边军,私通鞑靼、建奴的密信。
      其内人员名单,牵连甚广,不仅有山西各地官员,还有江南各地的官员和边关武将。
      除此之外,还有山西豪商借银与各个官员贿赂魏阉的账本。”
      崇祯听闻此事,脸sE大变,噌的一声站起,厉声说道:“拿给朕看。”
      “臣已经带来了。”
      “快拿进来。”
      “是。”
      王承恩一挥手,他手下的太监抬了一大箱信件进来。
      这都是东厂搜集而来的,
      这时候王承恩掌管东厂,东厂底下有三十六镇,八个码头,东厂下属的密探、杀手、卧底共约万人以上。
      这些人化身为各种身份,分布于大明朝各处。
      但凡三品以上官员都在东厂的监视之下,自然包括以萌荫百户出仕的太子太傅左都督锦衣卫执掌者骆养X。
      当李若琏将密信送回锦衣卫的时候,王承恩就第一时间拿到了密信,他将那些密信与东厂所搜集的密信放在一起抬了过来。

第二十七章:急于求成的崇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