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光本不叫徐光,就是一个连姓都没有的可怜人。经过黄巾之乱,做过山贼劫匪,有次失手,奄奄一息之际被徐晃所救,自此跟随徐晃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徐晃感其忠义,任为自己的亲卫长,还赐姓徐名光,字明亮。
“为天下人而战!”徐光紧了紧手中的枪,只觉得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力量。
“将军,郡太守樊太人有请!”这时一名亲卫小跑而来禀报。徐晃安排亲卫长带队继续巡视城防,自己跟着传信的亲卫向郡府而去。
“徐将军,袁公帐下许攸已潜入郡城,就藏于城西张府之中。许攸还纠结了不少世家的私兵,准备袁军攻城之时内应外合打开北门。”徐晃一来到郡府,就被樊刚拉入书房,樊刚坦诚布公地说道。
“我知道,我还知道许攸以樊太人的家眷相威胁,让太人左右为难。”徐晃神色不变,波澜不惊地点着头回道:“樊太人能据实而言,才是我最欣慰的!”
“徐将军原来都知道!”樊刚拉耷着脑袋说:“我都不知道纠结了多久,辗转反侧彻夜难寐,直到今天才向徐将军说。”
“樊太人的为难之处我可以理解。”徐晃有点黯然伤神地说:“面对两难决择,尤其家人生死相系时,是人就无法平静的面对和选择。”
徐晃的家人都殆于瘟疫,每每想起念及家人,徐晃都伤感不已。只有失去过,才知道拥有的珍贵。徐晃是真的能理解樊刚的纠结和为难。
“谢谢徐将军的理解和宽恕!”樊刚面有愧色对徐晃施了一礼道:“我本想自己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可是随着各地情报的传来,我知道已经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
“我一家人与一郡人相比,我已经别无选择。”樊刚正义凛然地说:“就算因为我的选择,家人有什么不测,他们也不会怪我。做人,还是无愧于天地良心才算为人。”
“樊太人高风亮节,让人无比敬佩!有樊太人主政中山郡实是中山郡人之福!”徐晃回了一礼道:“我会尽力护太人一家人之周全。”
徐晃虽然是淡淡的承诺,但是樊刚从中听出了无限的自信。樊刚从与徐晃相处以来,早知道徐晃是个言出必行,承诺必践的人。那怕不知徐晃为何如此说,心下也安定许多。
“徐将军,客气的话就不多讲,不知我该如何应对许攸?”樊刚不无提醒地说:“南阳许攸许子远其人,性贪却不失为才智高绝之辈,徐将军绝莫轻敌。”
“侯爷曾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徐晃带着怀念和崇拜之情说:“我军不惧任何敌人,有信心打击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却不会轻视任何一个对手。”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刘备借用太祖老人家的战略战术思想。这是克敌制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所谓战略是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战术是比喻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只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才能敢于和敌人做斗争,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百折不挠,一往直前。
只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才能在暂时处于困难的条件下,不被敌人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不至过高估计敌人而悲观失望,停顿不前。
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克敌制胜的现实保证。只有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才能不至过低估计敌人而产生麻痹轻敌思想。才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斗争中,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鲁莽蛮干,毕其功于一役。
刘备是这么向麾下众人讲解的,还不止一遍,更不是一天。而是循环往复洗脑式的灌输和说教。基本麾下众人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延伸。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樊刚听徐晃之言,有点提壶灌顶的明悟,不禁叹道:“玄德公真乃神人也,有此战略战术,可永立于不败之地也!”
第一百五十六章,中山风云(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