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8章 崇祯并不笨[2/2页]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正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没事就喜欢瞎比比。
      你真他让上,他可能啥也不知道。
      后来崇祯提的两条,屯田盐政,可以说算是比较靠谱的解决法子,但是解决不了。
      当时的土地被兼并完毕,如果要屯田就要从权贵手中拿地,其结果可想而知。
      权贵们是不答应的,这里面的利益纠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解决。
      卢象升都搞不定,就别幻想着穿越过去解决了。
      你们查一下卢象升的履历,卢象升大部分时间就是屯田的,但是也没屯明白。
      还有孙传庭,孙传庭在陕西屯田养兵,一年多时间,弹劾他的奏章堆成山。
      很多人说崇祯逼他出战,其实不是崇祯逼他,而是陕西的地主官僚一直在给朝廷上奏章,逼他赶紧走人。
      如果你是穿越来的,大可不必理会。
      可当时崇祯知道什么,孙传庭远在陕西他也害怕。
      还有盐税也是当时一项大的收入,清朝乾隆时期的盐税有多高。
      乾隆打仗也是靠着这玩意。
      但是明朝就是收不上来。
      整个官僚系统塌方性腐败,从上面的一品大员,到下面的小吏,都想往自己腰包里捞一点,到朝廷手里的可不就少了嘛。
      比如1000万两的盐税,从业的官吏差不多10万人。
      每人不多拿,每年平均拿个三四十两,可不就三四百万两就没了。
      总督一级的大员哪个不要贪墨个十几万两的,到朝廷手里也就剩二三百万两了。
      你可能会说反贪,没错,可以反贪污,但你反贪也顶多把当官的给抓了。
      下面的几万小吏你没办法管,这些人都是地头蛇,他们每个人拿的不多,但是人多,每人拿一点,几百万就拿没了。
      如果把他们全给撤了,那就没人收税了,两三百万的盐税你也收不上来。
      所以崇祯才说,没办法。
      谁也没办法,毕竟几万人小吏才是最可怕的,官员没啥可怕的。
      后金造反,奢安造反,要平定叛乱,就要加税,士农工商,只有农民的税好收,士工商的税都收不上来。
      而农民又穷,本来就没饭吃,一加税,就逼反了,他们一反,又要征兵镇压,还要加税,反的人多了国家也就没了
      谁也管不了这个。
      陷入了僵局死循环。
      光是想一下,都觉得心累身体累,所以崇祯才会在三十多岁的时候。
      老的像六十多岁的老人。
      还有很多人说崇祯喜欢杀人,杀了很多个尚书。
      那是在崇祯五年以后的事,崇祯五年以前没杀过几个高官。
      甚至还奖励了不少官员东林党说啥给啥。
      崇祯五年之后,他开始杀人,主要就是失望。
      从崇祯七年的殿试就能看出来,实在是没办法了,满朝文官大臣,人挺多,但都拿不出方法。
      局势越来越糜烂,而崇祯又是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他不忍心看着局势败坏下去,想解决,但就是解决不了。
      满朝的大臣也解决不了。,们但凡能想个办法出来,至于崇祯采用殿试的方式向这帮刚考进来的进士问办法。
      皇帝不问几十年的大臣,却问小菜鸟。
      这光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368章 崇祯并不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