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七章 回宫巧遇[2/2页]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正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他猛地醒悟过来,再看到对方气宇轩昂,不怒自威,贵气逼人。
      而且还敢在午门坐马车,又看向那宏伟高大的午门,此时竟然敞开了门。
      两旁将士,太监都纷纷低着头等待迎接。
      这架势,莫非是在等天子,首辅也没有这么大架势啊。
      想到这里他连忙再次拱手作揖,这种场合是不需要跪拜的。
      除非是大礼,或者重要活动见到天子需要跪拜。
      又或者你想舔皇上的大腿,自己犯了大错,跪下来,请求皇上宽容。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玛德天子就在面前,他们居然还不知情。
      刚才还气愤,为什么这个同僚不还礼。
      人家是皇帝,能接受自己的礼就不错了
      纷纷开始拱手作揖,表达恭敬。
      朱由检撩起裙摆,席地而坐,并示其他人也坐下。
      当所有都按照要求,盘腿而坐后。
      他们听到皇帝淡淡说道:“中午天暖和,坐在这里聊聊天。”
      聊天?
      这群人紧张到了极点,堂堂天子竟然和他们这群低级的官员,席地而坐聊天?
      这怎么听怎么不可思议。
      不过老朱家之前的皇帝也不少出奇葩,这也能理解。
      朱由检只是大概问了一下他们的名字和字,发现并没有历史中的猛人。
      这也是正常的崇祯三年出现的名人不多,只有袁崇焕被凌迟登上热搜。
      大部分人都是默默无闻,干着自己的事情,但正是因为这群人淀积了王朝的稳定发展。
      紧接着朱由检又问了他们对新学的看法,这群人还算豁达,大多数看的很开。
      毕竟新学是皇帝支持的,如今皇帝又坐在这里,怎么能说反话。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成功上岸,谁会呈一时之快,又被打回原点。
      况且新学确实是利国利民的教育,只不过观点不同罢了。
      看着这群人的表达,朱由检大概猜出来了,他们对新学是不反对,也不支持,朝廷让怎么做就怎么做。
      因为很多人都是学习王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看的要比老腐儒开的多。
      最后他又说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赴任地方后,如何做官。”
      县令是地方的土皇帝,现在是一个大皇帝和一群小皇帝聊天。
      如果顶层出了问题不叫问题,县一级出了问题才是大问题。
      因为它代表着老百姓的最直接想法。
      搞不好就容易完蛋,但也是非常难管理的。
      天高皇帝远,哪怕到了后世,县一级别照样是土皇帝。
      朱由检不担心这群人到地方后,贪污什么的。
      这世界就没有不贪的官,就算不贪财也是贪名。
      贪无非就像吃饭,一群每天吃糠咽菜馒头米饭的人,突然有一天有人给你吃大鱼大肉。
      不心动是假的。
      今天不吃明天吃早晚有一天堕落进去。
      只要贪的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不是救命钱,官商之间的小秘密。
      朝廷派来京查的基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我下到地方我也想搞一点。
      如果你待我不客气,对不起,你们这个县城卫生不达标,不符合文明规定,随便找出一点就给你拿捏的死死的。

第二百三十七章 回宫巧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