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如何是好。
虽然韦贤妃抚养过舒王李谊一段时间,做过李谊养母。但是那时李谊已经七岁,能够记事,起初他还不愿叫韦贤妃阿娘。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李谊才十三岁便封为舒王出宫开府。而舒王李谊这些年一直打着韦贤妃的名义招揽朝臣,韦贤妃不仅曾严厉警告过他,还没有让京兆韦氏给予任何帮助。
所以,韦贤妃也就抚养李谊六年,二人感情并不算太好。
当初昭德王皇后卧病一年多不见好,太子李诵对韦贤妃也多有误解,甚至以为是她暗中谋害了昭德王皇后。因为后宫中就韦贤妃一人精通医药膳食。
太子李诵除了一旬去一次韦贤妃宫中请安,其他时间甚少接触。
就在韦贤妃不知选何人为下一任皇帝时,会宁殿外传来一阵行军之声。不一会儿,刚才送韦贤妃进入殿中那名宦官前来禀告。
杨钦义进入殿中对其父杨志廉道:“阿翁,大事不好,太子殿下亦带数百军士前来,正与舒王对峙。太子殿下,他···他风疾大好,能下地行走!”
杨志廉催促韦贤妃道:“还请贤妃早做决断,否则后果难料。”
这时皇帝李适断断续续,用微弱之声道:“请···他二人···入殿。”
随后,内谒者杨钦义出会宁殿宣召太子李诵和舒王李谊。
片刻之后,太子李诵和舒王李谊进了会宁殿。李适强撑外身体训斥道:“”大唐···内有···河朔之忧,外临···吐蕃之患。为君者···当···果决···心狠。”
李适停了好一会儿才艰难道:“宫中···内外不通···二十余日,你二人···竟不敢···行···玄武门···旧事,实在···庸碌。”
李适说完便摆了摆手指,杨志廉很识趣得请太子李诵和舒王李谊退去。
而后,难题回到韦贤妃这边,她此时仍没做出决定。
杨志廉见皇帝李适昏睡后,再次催促韦贤妃道:“太子殿下已从九仙门外带来十数名禁卫军将领,宫外文武百官也在赶往宫中。贤妃娘娘尽快决断,否则兵乱将起。”
韦贤妃看了看躺在床上呼吸微弱的夫君李适,此刻她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慢道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韦贤妃经历过安史之乱前的盛世,并嫁给了李适。她又在安适之乱后和婆母流落叛军之手,虽然她幸免遇难,但是婆母却下落不明。
而后韦贤妃一直被李适冷落,还被没能得太子妃之位。而后,她苦尽甘来,代掌凤印,和李适在后宫中相伴近二十年,白头到老,不枉此生。
如今丈夫李适即将归天,韦贤妃回想自己一生后,落魄过也尊贵过,爱过也恨过,觉得并无遗憾,也不求任何东西。于是,她拿起其中一张诏书重重得盖上了传国玉玺。
随后,韦贤妃便依偎在皇帝李适身边,将起他二人曾经美好的经历。两刻钟后,她依依不舍地陪着李适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不久之后,便有宦官高呼:“陛下驾崩!陛下驾崩!”
第190章 会宁殿圣人驾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