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一行人还没有出发去侯府过年呢,主要是她不够积极,所以才没急着动身,没想到,陈禹书和小叶氏却带着他们的儿女来到了陈宅。
晚芳:“……”
“弟妹,你这是怎么了?不欢迎我们吗?我们是来和你们一道去侯府的。”小叶氏嘴上说得极为热情客气,但她的神情出卖了她,晚芳看得出来她是不想去侯府过年的,他们已经分出去了,没必要去侯府过年,莫非是沈氏主动邀请他们的?
听小叶氏这么说,晚芳的心情就更不好了:“二嫂,你先等一等,四弟和侄子侄女还没准备好。”
如果是沈氏邀请小叶氏一家,他们一家还真是不得不去,沈氏这是要在两个儿媳的面前尽显主母的宽大胸怀吗?
晚芳说的侄子和侄女是陈禹衍的小儿子陈泽璋和小女儿金姐儿,他们一直跟在先生的身边学习,非常的安分低调,为陈禹衍和许氏守孝。
陈泽冉和蓉姐儿在宋国公府,也不知他们今天会不会去侯府过年?
小叶氏点头应下。
本来晚芳是打算晚点过去的,既然小叶氏来叫她一道去,那就一道去吧。
家里忙碌了起来。
晚芳吩咐连翘带着红封去庄子、别苑和嫁妆宅子,替晚芳去派送红包,连翘捏着一叠厚厚的红封出了门。
一炷香后,大家都收拾妥当了。
郝嬷嬷抱着陈劲楚和晚芳坐一辆马车,陈禹琛抱着陈劲元和侍墨同坐一辆马车,婆子和丫鬟牵着金姐儿和陈泽璋坐上了另一辆马车,再加上小叶氏的马车,一行人一起去忠毅侯府。
侯府的大门上贴着红色的对联,挂着喜庆的红色灯笼,走下马车的陈禹琛看到这些,他的脸色变得难看,沉着脸带头走入侯府。
侯府里处处张灯结彩,喜庆异常,年味十足。
陈泽冉和蓉姐儿已经到了侯府,堂屋里,侯爷和沈氏分别坐在上首,陈泽冉和蓉姐儿面对面的坐在他们下手的位置。
陈泽冉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蓉姐儿端着一副大小姐的架子,金姐儿见到了许久不见的蓉姐儿,双眼一亮,迈开步子朝蓉姐儿跑去,蓉姐儿一脸高傲,根本不理会主动靠近自己的金姐儿,金姐儿极为失望,默默地又退回到了婆子的身边。
“你们来了,快点坐下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沈氏极为热情地招呼大家,大度贤惠,面上做到毫不排斥和嫌弃前两任侯夫人留下来的孩子的模样。
比之她和侯爷刚成亲那会儿,对大家的态度更热情,也更亲近随和些。
“爹,母亲。”
“祖父,祖母。”
大家才纷纷上前见礼。
侯府的厅堂里,大家井然有序地各自坐下。
晚芳接过郝嬷嬷手里的陈劲楚,坐在了陈禹琛的旁边,郝嬷嬷站到了晚芳的身后。
小叶氏、陈禹书和陈禹鸣也都陆续坐了下来。
沈氏始终端着一张得体的笑脸面,改变十分明显,但大家对她的警惕之心并未随之消除,都默默地坐着,无人开口说话,也没有喝丫鬟斟的热茶。
还没到开饭的时辰,厅堂里的气氛有些诡异,大家都在想着心事,热茶慢慢地变凉了。
见大家都十分的拘谨,没有过年该有的喜气样子,坐在上首的侯爷有些着急,轻咳了两声,问世子陈泽冉道:“泽冉,跟大家说一说,你学到哪本书了。”
“祖父,孙儿读到了四书五经的最后一卷。”陈泽冉端坐如松,板着一张脸孔道,目不斜视,没看祖母沈氏一眼。
“嗯。”侯爷点点头,宋国公没有耽误世子的学习,对此他十分满意,然后又问起了蓉姐儿。
“蓉姐儿,你呢?”
蓉姐儿心不在焉,听祖父问起,她梗着脖子回答:“祖父,孙女正在学习刺绣和厨艺。”
语气显得有些不耐烦。
侯爷皱了皱眉,以前谨小慎微的蓉姐儿,怎么变得如此浮躁了,不悦道:“蓉姐儿,你没读《女训》和《女戒》?”
寄人篱下,蓉姐儿对外人的目光和看法十分的敏感,侯爷对蓉姐儿的规矩不满意,蓉姐儿听出来了。
“祖父,孙女有没犯错,为什么要读《女训》和《女戒》?”蓉姐儿的语气里透着尖锐,在宋国公府,只有犯了错的人才会被罚抄《女训》或是《女戒》。
侯爷不喜,想到今天是大年三十,不能发火,他生生忍住自己不骂人,好声好气地道:“等犯了错再读《女训》和《女戒》就晚了,回去后记得要读《女训》和《女戒》,这么着吧,你回去抄一遍《女训》和《女戒》,正月过后拿过来给祖父过目。”
蓉姐儿一听就不乐意了,抵触的情绪表现在脸上,她没犯错,为什么要罚抄《女训》和《女戒》。
第285章 去侯府过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