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这一片的山,山上的石块都可以捡回去加工成砚台。
      李管事说想要捡到石灰石,还需再往里走一炷香的功夫,这次是来捡泥灰岩的,不是来捡石灰石,也就不用再往山里走了。
      晚芳又松了一口气,如果还要再往里走,她就走不动了,虽然只走了两盏茶的功夫,但是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不是一般的吃力,因为脚下的路根本算不上路,路上布满了妨碍行走的矮灌木和荆棘,每走一步都需将脚抬的高高的,且要留神脚下会不会踩到蛇,或是担心路的两旁会有蛇突然地窜出来。
      劳心劳力的,能不累嘛。
      还没爬山呢,晚芳就累得直喘气,为了不拖累他们,耽搁时间,大家分头行动。
      李管事带着五人爬上山,去山上挑泥灰岩,晚芳和陈禹琛就在山脚下选一些合适的泥灰岩。
      在山上前,陈禹琛给他们每人发一个布袋子,吩咐他们六人分散在山上六个不同的地方捡石块,并记好各自捡到的石块的位置和布袋子上的记号。
      看着他们轻轻松松的爬上了山,晚芳才低下头看着脚下的地,抬起腿跺了跺,脚感是松软的,土质是易碎的,灰中透着墨绿色或暗紫的细腻石块或泥块或片层泥块。
      山脚下不远处有个大土坑,晚芳朝大土坑走了过去,陈禹琛跟了上来。
      大土坑中断面的土质也是被压实紧密的状态,灰得发暗,不见石灰石的踪影。
      陈禹琛一直陪在晚芳的身边,令晚芳十分的安心,否则她一个人还真不敢在如此偏僻的山路上闲逛。
      为了选出合适的取样地点,两人沿着山间小路绕到了山后面,山后面有潺潺的溪水声和空灵的鸟叫声,令晚芳有了踏青的感觉。
      后山的不远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边,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破了的陶罐,想来这些破陶罐是到这里来捡石块的人丢弃在小溪边的。
      两人在山前山后都看了一遍,手中有四个布袋子,晚芳决定将取样地点选在山前的山脚、山前的土坑,山后的山脚和小溪边这四个地方,这四个地方具有代表性。
      选好了取样地点,下一步就是捡石块了,就从小溪边开始,晚芳蹲下身捡起小溪边的一个小土块,土块呈灰黑色,透着墨绿的黑色,用手捏了捏土块,土质细腻,也不知这是不是泥灰岩?还是带回做实验吧,晚芳将土块放入布袋子。
      在小溪边捡了半袋子土块,装在甲字号袋子里,然后在后山脚下又捡了半袋子,装在乙字号的袋子里。
      陈禹琛主动帮晚芳扛着两个布袋子,两人沿着来路绕回到山前,在山脚下又捡了半袋子石块,装进丙字号的袋子里,还有土坑里的石块,装进丁字号的袋子里。
      做好了这些,上山的六人也背着他们捡到的石块下了山。
      十份土样准备好了,一行人按原路返回,晚芳感觉回去比来时更快,回到造纸坊,已经到了后半晌。
      忙起来,时间过得真快。
      泥灰岩找好了,下面就是敲碎泥灰岩和烧制的工序了,于是晚芳和陈禹琛说起这两道工序来。
      “夫君,河边有水碓是吧,能不能用水碓将这十袋石块捣碎。”晚芳苦哈哈道,今天太累了,进山出山全靠两条腿,自从怀孕以来,还没有过这么大的活劳动量。
      山路狭窄,坐车肯定是不行,装了泥灰岩的布袋子十分的重,捡泥灰岩的活计,晚芳还真是干不了。
      陈禹琛用手捏了捏袋子里的石块,并不硬,敲碎泥灰岩好做,水碓的碓头就可以用来敲碎石块。
      听晚芳提到需用高温窑炉来烧制,陈禹琛沉默不语,然后疑惑地看向晚芳:“真的要用高温窑炉?”
      晚芳点头。
      “烧制生石灰的炉子不行吗?”陈禹琛问出了口,造纸坊里有专门用来烧制生石灰的石灰炉。
      晚芳摇头,烧制生石灰,从封窑到开窑,满打满算只需两天的时间,烧制生石灰的最高温度才一千度左右,这个温度对于烧制水泥熟料来说是不够的,煅烧水泥熟料的最高温度最好能达到一千五百度左右。
      “只能用烧制陶瓷的窑炉,或者是炼铁的炉子。”晚芳十分肯定道。
      陈禹琛双眸一亮,点头应下来,造纸坊的道路对面就有一个烧制瓷器的窑炉,一定是可以的。
      “烧制好了之后,水泥熟料还是放在对应的袋子里,然后送回家就行。”晚芳嘻嘻笑道,只要能烧制出水泥熟料,晚芳不管他用什么法子。
      水泥熟料做好后,后面是将水泥熟料和石膏拌在一起磨细,水泥成品就这么做出来了。
      当然了,现在还不知道这些粉料是不是水泥,需要做测试检验,后期小批量的检验测试可以放在家里做。
      晚芳打算亲自动手做测试。
      陈禹琛将后面的事情一一向李管事交代清楚,两人这才坐着马车进城。

第257章 泥灰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