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皇上听后不置一词,半晌过后才道:“这样吧,抽调一半守在太子府外的暗卫去常山王府,每日一回禀不变。”
暗卫躬身领命而去。
一想到陈伯涣的嫡女是常山王世子妃,而陈伯涣又是太后、太子和二皇子争相拉拢的对象,皇上对常山王府的猜忌更甚,不禁想起了陈禹琛,眉头一皱。
这日早朝,皇上当着满朝文武官员的面,询问站在队列中的宋国公傅善长。
“傅爱卿,你觉得朕该如何赏赐陈左将军?”
皇上徒然发问,让宋国公傅善长惶恐,怎么也没想到陈禹琛去了一趟越州,居然立下奇功,可皇上已经给陈禹琛升了官职,这会儿又要给陈禹琛奖赏吗?
陈家是要强势崛起了吗?
想明白了这些,宋国公暗暗后悔,当初就不该让侄女与陈禹衍和离归家,也不至于让宋国公府和陈家闹掰。
可即便两家闹掰了,他也要为留在陈家的外孙争取些许好处,陈泽冉到底是陈家的嫡长孙,地位超然,顺便缓和一下和陈伯涣的关系,以图后续。
宋国公走出列队,小心翼翼地回禀:“启禀皇上,左将军年纪尚轻,尚需历练,他年纪轻轻就已经官至正三品,皇上体恤下臣,不如奖赏左将军的父亲陈伯涣,恢复陈伯涣忠毅侯的爵位。”
陈伯涣一旦恢复爵位,他的外孙还有可能承袭爵位,如果奖赏落到了陈禹琛的头上,就和外孙没有任何关系,宋国公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皇上一想,觉得宋国公说得很有道理,又问站在队列中的常山王。
“皇弟,你觉得朕该如何赏赐陈左将军?”
常山王稳稳当当的上前一步走出队列,躬身道:“启禀皇上,臣弟认为该奖赏左将军本人,功绩是左将军立下的。”
站在队列中的安国公楚仲聘也赞同常山王的看法,可皇上听常山王这么一说,排斥常山王的心站了上风,隐隐不赞成常山王的提议,竟然表现在了脸上,脸色就是一沉。
满朝文武都看到了皇上陡然变了脸色,思忖常山王的话应该是触怒了皇上。
朝廷上安静了下来,朝臣们都在想如果皇上问到了自己该如何回答时,就听皇上又问起了礼部尚书韩大人。
韩大人自然是看出了皇上先问及宋国公看法的用意,他也听说了常山王世子在治病,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他是赞成奖赏陈禹琛的,但这话不该由常山王来说,坏就坏在这里,换个人说都比常山王说来的更合适些。
于是韩大人出列道:“启禀皇上,宋国公说的有道理,臣复议。”
“韩爱卿,为什么说宋国公说的有道理?”
听皇上如此问,韩大人便知他刚才的话说对了,猜对了皇上的心思。
要说韩大人的本意是赞成奖赏陈禹琛的,皇上让他说出理由来,他能给皇上说出一大堆的理由,可现在的情形是皇上一心要反对常山王的提议,赞成宋国公的看法,那么他就要顺着皇上的心意来说。
这就是会看风向,审时度势。
“皇上,理由刚才宋国公说了其一,那便是左将军年纪轻,其二嘛,如果没有陈伯涣这个当父亲的教导,左将军焉能年纪轻轻就立下如此奇功,该赏陈伯涣才是。”
皇上为了防范常山王和常山王世子,可又不得不赏赐陈禹琛,因为陈禹琛做出的炸弹功绩太大,只能把本该给陈禹琛的奖赏给了陈伯涣,这也是皇上先问及宋国公的本意了。
韩大人想的是,陈伯涣恢复了爵位,陈禹琛再承袭爵位,也算是得到了奖赏,并未落空。
如果皇上真的想要赏赐陈禹琛,他大可以先问安国公或是兵部尚书。
张阁老极想在皇上的面前有所表现,他走出队列,大声嚷道:“启禀皇上,宋国公说的有道理,臣复议。”
能站在朝堂上参与早朝的人,各个都是火眼金睛,心明眼亮,很会揣摩皇上的心意。于是多半的朝臣都出列附和宋国公的看法,竟然都是赞成奖赏陈伯涣而不是陈禹琛。
在这些大臣看来,陈伯涣和陈禹琛是父子,奖赏谁都一样,无关紧要,他们都站出来支持皇上,顺着皇上的心意说话才是最要紧的。
皇上看着众臣的反应,内心十分的满意,龙鳞瞬间被群臣们抚平了,也不去看呆若木鸡的常山王。
见此,还没表态的一小撮朝臣,包括安国公在内,都不好再提出不同的意见了。
这次早朝只是停留在商议层面,皇上打算留待年后再恢复陈伯涣的侯爵,但经过群臣的商议后,这个消息已经是传遍了京城,坐在家中的陈伯涣当然也听说了。
第219章 皇上的猜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