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色大亮时,路三儿带着妻女,坐着村里进城的驴车往这丹阳城里去了。
“三儿啊,这路掌柜在丹阳城里可有名了,不仅管着城里最大的药坊,听说还有仙人住在他们家呢。”
驾车那人带着羡慕之色,夸赞起来。
坐在一旁地路三儿,听到自家兄弟这样有本事,脸上也是有光,面带笑容。
“三儿啊,你咋不跟着你大哥去县城混啊,他是掌柜的,安排你找个活计不成问题啊。”
“啊,我这不是害怕咱啥也不懂,给人家添乱吗,再说了,阿??跟着他大伯进城学习了,我要是再去,那成啥了,拖家带口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咱是穷亲戚去吃大户的。”
“哦哦,是这个理,凭三儿你那股劲儿,在哪不能吃饱饭。”
“诶,铁柱叔,丹阳城里的县学建好了吗?”
“县学?这个我还真不清楚,不过这一年外面又是匪患又是妖怪的,县里的钱啊,人啊,都调出去了,大工程都推迟了。”
“噢噢,是这样啊。”听着前面的人这样说道,路三儿心中倒是有些遗憾。
不过一想到自家大哥在城里混的风生水起,自然不会亏待路??那小子,回头掀开车帘,看了眼自家二丫和媳妇,裹着厚厚的新袄子,相互依靠的,沉沉着睡着,一想到马上一家四口就要团聚了,他心中欢喜。
自家让媳妇特地到村里的布店买了几段红布,给自家人做了几身新衣服,又把家里藏着的一些特产,土鸡,咸鸭蛋,腊肉,还有自家酿的白酒什么的,足足带了两大筐土特产,用破绵絮被子裹着,生怕磕了碰了。
好像里面还有什么东西,一动一动的。
对于村里人来说,这就是足够的诚意,想来大哥他应该懂这些东西的价值。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嘛,更何况这都不是鹅毛,是两大筐土特产。
咱可不是进城吃大户的那种亲戚,我们可是拿着东西过来的,城里人想吃还吃不到呢。
一路上也不停留,他进入丹阳城时,已经是日上三竿,媳妇和女儿掀开车帘有些激动地看着外面的人群。此时正好有集市,人头汹涌,热闹非凡,贩夫走卒,往来不绝。
“啊——啊——呃”一声悠长的驴叫,到了街口,路三儿远远的就看见郑家药坊挂着高高的红色招牌。
门外马车众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丹阳城里,有不少人走亲戚拿着名贵的药材,以显示自家的财力。
不过今天的郑家药坊,人着实是格外的多,马车一辆接着一辆停在门口,不断有穿着华丽的人拿着大包小包从车上下来,门口站着的伙计不断地把人迎进来,送出去。
一行三人来到郑家药坊门前,看着盖的高大阔气的门市,以及门前穿着华丽的顾客,路三儿张了张嘴,抖了抖身上有些滑落的篾框。
“爹,外面冷,咱们怎么不进去啊。”
“你大伯人家做生意忙呢,我们在外面等等吧。”说着便让女儿和媳妇坐在外面门右边的台阶上,拿出一杆烟枪来,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心里感叹着。
“这生意做的真红火!”
这时,路??第一次来郑家药坊时接待他的伙计阿福,正送着一名客人出了门市,一回头,看见了一旁正在抽烟的路三儿一家三口
“诶,这人眉眼间怎么和掌柜的这么像!”
忽然,他回想起早上掌柜的叫带给他的话,说是阿??的父母会过来。
“您三位莫非是掌柜的亲戚,阿??的家人?”阿福小心翼翼地问道。
听到这两句话,路三儿抽着的烟放到一旁,拍了拍手,上前打话。
“是。”
“三位怎么不进来啊。”
“这不是看着你们忙吗?也没看见我大哥他,所以就不进去影响你们做生意。”
路三儿憨厚一笑,随后跟着阿福进了前厅,没成想一进门,就有伙计上来分发了红纸包着的喜糖。
“哟,城里人规矩就是多,进门还给发东西。”路三儿笑着接过了糖果,随后问道。
“哎哟,叔,这想法都是阿??提出来的,什么药品分类,送货上门,满减处理,清仓甩卖,生意是愈发好了,最近阿??给掌柜的说,说年了搞个满一两银钱送一份鸡蛋的活动,十里八乡的老头老太都跑到这里来买药了。”
“哈哈哈哈。”路三儿爽朗的大笑,随后问道。“怎么不见你们掌柜的?”
“哟,叔,您还不知道呢吧,昨个儿夜里俺们内掌柜生了一胞龙凤胎,俺们掌柜的今天去寺里面还愿了,马上就回来了。”
“嗷嗷,好好好。”
说着说着,阿福识趣的把路三儿一家人领到了内院,此刻,郑招娣的母亲,郑老夫人正被一群女眷包围着,理论纷纷,说着
第30章 双喜临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