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九章,李容止即位[2/2页]

湄女传 暮雨红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都不会!你一个丫头片子乱掺和些啥?”
      顿了顿,见她哭得可怜,语气稍缓:“知道错了吗?”
      温湄哭道:“为什么?”
      明明是她甘冒奇险救了李容止,清河王也说她立了大功之后要论功行赏,怎么到爹爹这里,半点好处也没落着,还这么凶神恶煞的。她委屈啊。
      温晏一听,又气不打一处来,举起了鞋子,温湄一缩身子,哭得更大声了,他想想又放下去。
      最后,还是捉着她象征性地打了两下,骂道:“走,回去!今天爹和你好好说清楚。”
      “伯父……”任飞蓬急道,“您别为难她,这主意是我出的,我不该把她带上!我错了,我给您磕头!”
      温晏横他一眼:“滚开!”
      两下穿了鞋子,一把拉了温湄就走,两人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幕中。任飞蓬伸着脖子张望,茫然道:“她爹爹怎么这么凶啊?她回去不会又要挨打吧……”
      实际上,温湄回府后得到的“待遇”只是林姨娘的一阵数落,外带抄写《女诫》三十遍。
      温晏说,这算是将功抵过,所以轻罚了,但若有下次,非得打断她腿不可。
      温湄唯唯诺诺应了,心里生出对这个爹爹的一丝畏惧,也切实体会到了古代读书人对礼教,道统的维护。这就和后世“没钱万万不行”“饭都吃不饱还谈啥理想”是一样的,铁则就是铁则,挑战不了。
      也幸亏这个爹爹一向都是疼爱自己的,否则,恐怕要连带着姨娘也受罚。
      而宫里,直到四天后才传出消息。
      皇上驾崩了!
      圣旨,立敏亲王李容止为皇太弟,百官大朝,一声万岁,底定乾坤。
      随后李容止下令,先帝谥号灵帝,庙号孝文敬德光武祚世灵宗皇帝,尊先帝太后为孝文太后,先帝皇后为孝文皇后,先帝德妃杨娘娘为敏嘉皇太妃。
      其余妃嫔,三品以上者加太妃衔,奉养泰安宫。
      三品以下,皆令于皇觉寺出家。为全先帝名节,这些妃嫔一生不得还俗。
      这还没完。
      然后是颜龙老相国加官进爵,加一品太师衔,丞相印自然空出,由清党徐学古任丞相,颜家诸子皆明升暗降,调离了重要岗位。
      至于京党……李容止没动。
      京党还有很多人在朝廷担任要职,光尚书就有五个,一下子全追查起来,日子就不要过了,他现在刚即位,稳住朝局才是最重要的,以后有的是时候整治这帮人。
      再然后,下诏,于十月一日开会试,广纳贤才。
      这个消息,给温晏吃了颗定心丸,他又钻进书房用功了。不过可惜,今年不比往昔,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闹得他基本无法安心读书。
      据说,那天李思省叔侄长驱入宫,在先帝病榻前慷慨陈词,上了一封绝妙奏折。
      这折子,文采斐然,正气凛然,揭露安阳王和颜龙狼子野心,字字杀机,骂得京党是猪狗不如。最后罗列了安阳王十二条大罪,证其绝不可立为储君。
      先帝问,此文何人所写?
      李思省说,温晏。
      先帝采纳了折子的意见,立李容止为储,又任命顾命大臣,指名要这个温晏,李思省则说,温晏无官职,乃一白身举子耳,骤居高位,恐不利于服众,新君自此多事。
      先帝于是作罢,但此事,传出了深宫,传遍了朝廷。
      这些人,有的官至尚书,内阁大学士,有的只是参事、御史,官帽高靴,一时间纷至沓来,将温府点缀出门庭若市的光景。

第七十九章,李容止即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