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五章 子非鱼[2/2页]

文枭之道 沧薄青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勇敢的大声说出来。
      紧随着游牧之的浙大的副校长蔡国政,在电脑前他为自己泡了个茶,准备长篇大论一番,可真正轮到他时,却是沉默了很长时间,他不是没有准备,以蔡国政的学识,就算是临时起意他也能从早说到晚侃侃而谈,可今天要讲的话题相当沉重,他需要缓一缓,平复心情。
      身为一个文人,有一点让他心痛: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知道马克思的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肚子大的越来越多,度量大的越来越少;未婚同居的越来越多,婚后同居的越来越少;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养二奶的人越来越多,养奶奶的越来越少。这是一种何其的悲哀!
      一行排比道尽了蔡老头的心酸心里,他不是个小气的人,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勉强不来,可面对国粹精华逐渐消失,他又怎么大气的起来。
      蔡国政最后还是没有讲太多,吸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交了半辈子的书,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相比起蔡国政,丁一同这位出了名的老学究、暴脾气一上来是真正的长篇大论,从红军长征开始,开起了那段苦难岁月,现在的孩子没经历过当初的困难,不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通过回忆,还原了当时战争的某个片段,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四下赤水,身上穿的补丁连着补丁,脚下一双草鞋,横穿大半个中国,整整二万五千里,走的时候三万余人,在几次的围剿中,在恶劣的环境下,真正走完红军长征路线的寥寥。
      现代人养叼了嘴什么都吃,像穿山甲、熊掌都不是事,那时候的苦难人民也什么都吃,树皮、树根、野菜同是一餐。通过丁一同回忆,当时他兄弟五人,姐妹一位,他排家中老五,最凄苦的日子是饿了三餐,东借西凑了一把米下锅,熬成一大锅粥,一家八口围在一起何尝不是佳肴。
      虽然他当时年纪不大,可他却真真切切的看得清楚,哥哥们喝完半碗粥,望着堪比洗过的碗那样程亮的碗底却没有起身再端一碗,那一次丁一同和他妹妹一人喝了五大碗,是近一个月唯一吃过的饱饭。
      丁一同指出,苦难的岁月虽然离今已是相当长的一段日子,但优秀的品质却不会随着岁月的变幻而有所改变,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位位学识渊博的老教授从南到北,博古传今,可到最后的观念几乎殊途同归,社会很简单,复杂的是人心,一颗拳头大的心何必让它承载更多,做一个简单的人未尝不好。
      有一位老教授甚至点名批评了许多写书的作者,自诩为成功的书籍,里面的阴谋诡计、不择手段,毒害了许多读书人,她最终没有给成功下个明确的定义,因为这东西和幸福一样,并没有明确定论。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

第七十五章 子非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