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欢喜就有人愁,对于赵取哲来说他感到幸运,对于邵修齐来说,他感到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而对于大多数的考生来说,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有些不知所措。
      对,正是不知所措!
      这道题目最难的并不是第二个问题,如何解决。
      而是第一个问题,大同边关的粮草收购到底哪里有问题?
      要想做对第二道问题,或者说要想全对的话,必须也做对第一道题,若是第一道题都做错了,那么满盘皆输。
      所以他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分辨如今大同边关实行的粮草收购政策到底是否是正确的。
      如果有问题哪里出现了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改善?
      相比于前两场考试,这一场考试的含金量更大。
      因为……
      这第三场考试,考核的是考生在安邦定国方面的见解。
      如果你的想法刚好契合了大明如今需要的定国安邦的方式,那么恭喜你,你就能成为巨人,如果不契合,那么抱歉,三年之后你再来吧。
      所以面对这第三场考试,所有的考生们都紧张了起来,除了两个人。
      一个是本来就有所预料的邵修齐,另一个就是满脸激动的赵取哲。
      “……”
      贡院正中央的一处前后通透的小殿内,正坐着包括刘大夏在内的七八位考官。
      “刘大人,此次的考题对于这些学子们来说,是不是有些太难了,这种难度应该出现在会试,而不是秋闱。”
      刘大夏身旁,副考官张大人皱着眉头,轻声对着刘大夏问道。
      “本官觉得最近几年的科举难度是变低了,所以这道题目放在这里,也正合适。”
      “若是连这个问题都没办法解决,这些学子们又如何能入朝为官?”
      “又怎么期待他们定国安邦呢?”
      还有一句话,刘大夏忍着没说。
      他出这道题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想筛选这些考生中有骨气,而且敢作敢为的人。
      为何这么说?
      因为大同收购粮草的问题,本质核心意义上是官宦勋贵们之中出现了问题。
      若是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必须得将矛头指向他们。
      也就是说,解决此事不得不要和官宦和勋贵们对上。
      那么,愿不愿意对上,敢不敢对上?
      这就是他此次第三场考试出题的核心意义所在了!
      他要筛选的不仅仅是有能力的,对于定国安邦有见解的,更是大智若愚,知不可为而迎难而上的。
      若是一身软骨头,知男而退这种人,即便有了再大的本事,刘大夏都认为此人不足以入朝为官,担当重任。
      “这……”
      一旁说话的张大人皱了皱眉,“陛下答应了将这道题目拿出来,那就证明了陛下已经注意到此事,刘大人……”
      “慎言!”
      刘大夏转头瞥了一眼张大人,出声阻止道。
      “陛下的心思我们猜不得,也不该我们猜。”
      “我们的职责就是陛下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只要将我们该干的干好了就行了。”
      “嗯,好。”
      张大人尴尬一笑,嘴角抽了抽,又闭上了嘴巴。
      小殿中再没人说话了,而刘大夏神游天外,邵修齐此次也参加秋闱了,不知道他的答卷如何?

第249章 大同问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