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包里是两块芝麻糖,周采玉拿起一块送到嘴里,芝麻糖酥脆香甜,味道很不错。
吃了甜食,周采玉感觉不那么疼了。拒绝吃掉纸包里的另一块。
“你哪来的芝麻糖?”
周进宝说了来由。他手里的两块芝麻糖是私塾同窗赵宝文送给他的。
镇上的赵氏粮食铺子就是赵宝文家开的。在前朝如赵宝文这样的商籍子弟是不能考科举的。
不过本朝太祖创立大庆朝前期得到了不少商户帮助。为感谢这些商人,特意颁布了律法,商人三代后其子孙可入仕。
赵家祖上三代是商籍,到赵宝文这一代可以入仕。
赵宝文的两位兄长对读书不感兴趣,早早说了不愿读书,在家里的粮食铺子帮忙做事。
赵父把科举兴家的重担放到了赵宝文的身上。
赵宝文周岁抓了一支笔,更让赵昌坚定自己这个三儿子是读书的料。
早早的给赵宝文启蒙,送他到镇上最好的私塾读书。无论多忙,赵昌每日都要询问赵宝文的功课,督促他好好学习,为赵家光宗耀祖。
幼时的赵宝文是对读书很感兴趣,但长期在这种压力之下产生了厌学的心思。拿起读书就头疼,与父母说了多次不想读书了。
但迎来的就是棍棒伺候。赵宝文也倔就是不愿读。天天在私塾里面胡闹,闹的夫子受不了,劝退了赵宝文。
赵昌打听到李夫子教导学生最严厉,狠心把赵宝文送到了李夫子的私塾。
赵宝文与周进宝很凑巧的同一天进书院。淘气的赵宝文想偷吓与自己一同入学的未来同窗。
结果就听到周来福叮嘱周进宝,自己求了来读书的机会,就好好学习。
周进宝只有两年时间读书,两年考不中童生就退学回家干活,且这两年所有的读书开销都要还给家里。
周来福一副恨不得周进宝立即答应不学回家干活样。再看看赵昌,苦求李夫子让自己进书院读书的模样。
有了比较,赵宝文之前对赵昌心里的不满消了许多。原本要给周进宝好看的心思也变成了与周进宝交好。
在周进宝的带动下,也愿意拿起书本读书。
赵宝文的改变赵家自然第一时间察觉,知道是周进宝的功劳。赵母会时不时的让赵宝文带些点心去私塾,让他分享与周进宝。
周进宝不是周来福能占便宜绝不手软的性子。吃了两次,不好意思再吃赵宝文带去的点心糖果。
赵宝文心里以周进宝不吃就看不起他为由,强硬的塞给他。这芝麻糖就是昨日,赵宝文带到私塾塞给周进宝的。
周进宝每次吃赵宝文的点心糖果,都学得不好意思。因为他没钱回请对方。
只能在学业多帮助赵宝文,督促赵宝文上进来报答。
直到周采玉来了镇上,每日会做好吃的,让周进宝带去私塾。
“二姐,你上次让我带去私塾的炸肉丸子,宝文最喜欢。”周进宝想到好友看到自己的饭盒就咽口水的表情笑了。
“待我伤好了,再
第59章 同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