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k家人就知道,崇祯果然是来者不善!
并且听这问题,是想要断了k家的根基啊!
“回陛下,商周之君,乃大德大贤之君也,故而在历代圣君的庇护之下,才能国运长久。”
对于y圣公的回答。
崇祯不置可否。
接着问道:“朕之第二惑:士林儒者皆认为,圣明君主者,莫过于三皇五帝。
可三皇五帝时期并没有儒学,那么是不是由此可以认定,圣明君主不一定要知儒尊儒?”
听到到这第二个问题。
k家人心里又是一沉。
不过y圣公也不是一般人。
心思电转间,开口应道:“回陛下,先祖就是总结了三皇五帝等先贤的优点。
并加以总结和分析,这才心有所感、一胡月顿悟,创立了儒家学说……”
好家伙!
真会往自己家脸上贴金。
竟然把儒家学说,硬往三皇五帝的身上扯。
并且还说得煞有其事的样子。
崇祯:“朕有第三惑:所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也。
缘何隋唐以来,读书人六艺只通礼或书,也就是只通六艺术之一二,却皆可称之为君子。
而同样精通六艺之射与御者,却地位低下,何故被指为莽夫?”
在隋唐和之前的时代。
文武双全者不要太多,很多名臣都是上马可统兵,下马可治民的全才。
那时候也没有读书人,看不起练武之人的风气。
君六艺有能力者都会皆修。
只是擅长的技能不一样而已。
可是从大送开始,武人彻底末落。
手无缚鸡之力,君子六艺只通一二的读书人,却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君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话就是诞生于北宋时期。
乃北宋学者汪洙的《神童诗》里边的内容。
既然大家都只通君六艺之一二。
为什么读书人就是高高在上的君子,其他人却不能称之为君子呢?
崇祯这是要杀人诛心啊!
y圣公沉吟了一下,才开口道:“回陛下,读书而后明理,明理而后修身养性。
知礼又明理者,方为君子也,君子在其行而非在其学……”
崇祯呵呵冷笑一声。
接着问道:“朕有第四惑:孔夫子座下七十二弟子,其中有最贤者莫过于十哲。
此十哲中有名子贡者,子贡擅经商,以尊贵之儒士身份操持贱业。
子贡是否误入歧途?孔夫子为何不制止?或是士农工商之分,本就是别有用心者所为?”
士农工商,儒士的地位最高。
只要成为了儒士中的一员,往往就能高人一等,甚至是高人好几等。
可是孔子最优秀的那些弟子当中。
却有一个是从事商业活动的。
连孔子都没有蔑视商人,那么士农工商之分又从何而来?
士农工商四个字,最初的意思到了后来。
已经完全被曲解掉了。
成了阶级固化的工具……
不待k家人回答。
崇祯又接着问道:“朕有第五惑:两宋之时,有二程朱子降世,儒学昌盛,缘何会有靖康之耻?
后南宋更是被蒙元所灭,敢问儒家何以使民富国强,何以让天下可长治久安?”
这一问接上最开始的第一问。
就等于是说儒家的学说,跟国运长短根本没有关系。
别整喊什么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贤学,为万世开太平了!
都忒娘是忽悠人的。
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而已!
k家人却是听得一身冷汗。
如果儒学失去了‘独尊的显学地位。
那么儒学必将日渐末落下去,k家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y圣公:“陛下,关外异族生于草原,长于马,外于天生,擅长骑射之技。
大宋教化为重,士民良善,仁义为先,不善于战阵之道……”
y圣公还没说完。
崇祯懒得听他废话,就接着问出了下一个问题……
第45章 朕有数惑问儒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