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四百八十六 粮草先动[2/2页]

梁山终结者 江湖无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他是宰相,当然有权说这话。
      桓逸出列,道:“户部积蓄,大多已经调集往边境存储。
      以目前边军消耗,各项物资支持一年不难,中枢并内地各处储量,可扩招军兵十二万。
      再多,钱粮不足。
      钱可以适当加印,亦可以发行战争债券,然而粮食,需要时间筹措购买。
      同时,还要看武器甲胄储量是否足够。”
      典型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若非明国一直在整军备战,一直不停地往边境运送粮草物资,恐怕也不敢把大军派出去。
      以粮食说话,每个士兵每天消耗不会少于六斤,一百万大军,每天消耗六万石。
      按照战争持续六个月计算,至少需要千万石。
      大明田税一减再减,加之百姓多用钱代替实物,每年收取的粮食也就这么多。
      最低价收购的粮食,能有两千万石。
      备灾救灾,抚恤贫困,国家工程实施,都需要粮食,一年结余,大概在三百万石左右。
      这还未计算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损耗。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至少要掏空大明三年的粮食积蓄。
      方天定道:“民间储粮数量,各部可有估计?”
      桓逸道:“此时秋收过去不久,民间每户存粮不会少于五石,商户储粮不会少于两万万石。”
      嘶~众人再次倒吸一口凉气。
      也就大明如此富庶,民间才能有如此多粮食吧。
      方天定却不甚满意。
      粮食虽然多,人口也不少啊。
      按照估计的数据,平均每个人每天不过两斤半口粮。
      这个年代,也就刚刚保证不饿,吃饱都有困难。
      当然,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方天定又问道:“若保证民间粮价涨幅不超过五文钱,可能满足军队需求?”
      桓逸道:“可。”
      看他回答的痛快,明显是提前做过预案的。
      这也不奇怪。
      方天定这个皇帝,习惯听取数据,那些华而不实大多屏弃。
      若想稳稳当当地做官,数学不好可不行。
      方天定道:“即如此,户部会同转运司,保证军粮以及各项物资不缺。”
      除了粮食,油盐酱醋茶糖酒,煤铁布药材,豆子干草车辆牛马……需要的物资太多太多了。
      桓逸应下。
      方天定看向陈胜祖,问道:“军备司储备的军械甲胄可足够扩军用?”
      陈胜祖道:“秉陛下,供应前线后,军备司尚有三十万套军械。”
      满满地自豪感。
      “目下,刀枪甲胄等大多是新近赶制,质量十分优越。
      弓弩有一部分乃是赵宋的大黄弩等良品军械,质量同样不差,另外,弩炮、火药也是足够。”
      “善!”众人微微颌首。
      这么多兵器储量,就问其它国家怕不怕!
      要知道,大明可是一直在出口武器啊。
      特别是大理,高段两家已经打疯了,已经各自进口了二十万套军械。
      如此情况还有大量存货,不得不服啊。
      其实也不奇怪。
      看看各个矿场堆积的奴隶尸骨,便能估计到铁矿产量。
      要是四国皇帝把河边锻造厂的水车数一遍,估计也不敢来打了。
      说到底,战争打的是钱粮。
      只要有足够的钱粮,随便爆兵。

四百八十六 粮草先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