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二百七十五 赵宋议迁都[2/2页]

梁山终结者 江湖无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利有四:一,中枢距离贼军路远,安全无忧,可集中全力剿灭贼军;二,八百里秦川有秦岭之险,亦有潼关,地势易守难攻;三,关中距离益州路近,粮食物资转运方便;四,关中多出精兵,可就地募兵以固守。
      以上,臣恭请陛下圣裁。”
      “不可!”大喝中,赵鼎出列。
      此时,他也顾不得君臣礼仪了,道:“圣人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今国朝大败,人心惶惶,陛下若是弃东京而走,则人心彻底背离,再无回圜之余地。
      目下,东南尚有二十余万大军云集,可调一部固守京都。
      臣请陛下振作精神,任贤能,远小人,革弊政,戒享乐,梳理上下,整顿军兵……”
      赵鼎洋洋洒洒一顿喷,听的赵佶头疼。
      道理谁都懂,然而,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若是能按照赵鼎说的当皇帝,事情也不会搞的乱七八糟。
      最重要的是,赵佶没有信心能够挡住明军的进攻。
      此时此刻,他也明白了,明军不是草寇,是比辽夏还要凶猛的敌人。
      而且,更加危险。
      辽夏打来,给些岁币,大不了再割块地,总能打发的。
      明军是要抢占天下的,是不死不休的对手。
      蔡京虽然一直垂首,然而目光却盯着赵佶,通过神情变化,他知道赵佶跑路心思已定。
      只是赵鼎为首的反对派意见强烈,让赵佶不敢强行迁都。
      不然,百官罢工,军队失序,那可真是不战而亡了。
      犹豫片刻,蔡京道:“陛下,殿中御史所言有理,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臣意,可遣太子先行于长安,修缮行宫关卡,征集粮草兵丁待用。
      事有不济,再走不迟。”
      “臣附议!”
      蔡京的小弟和同党们立刻出列,为自家的老大打靠。
      迁都,是官场秩序的大洗牌,机会多多。
      想想吧,迁都之后,把赵鼎这些死硬份子扔在东京抵抗明贼,自己同党掌控朝政,是不是美滋滋?
      “奸佞误国!”赵鼎喝道:“陛下,景德元年,辽人入寇至澶州,据此不过三百里,真宗御驾亲征,始有国朝百年安宁。
      陛下意欲迁都,置先帝寝陵于贼首,此乃大不孝也!”
      赵佶听得无比心塞。
      孝,乃是立国之基础法理之一。
      赵鼎指责赵佶大不孝,无异于说你这个皇帝不行,赶快退位让贤吧。
      蔡京立刻拜道:“殿中御史赵鼎罔顾尊卑,污蔑君上,臣请治其罪!”
      赵佶真想趁势贬了赵鼎,然而不敢。
      还是那句话,中枢不能乱。
      赵鼎丝毫不惧,道:“蔡京老儿,你儿何故出京?”
      操!祸不及家人啊,混蛋!
      蔡京道:“我儿众多,皆在京中服侍我左右。”
      赵鼎冷笑:“蔡攸出京,怕不是畏敌潜逃。”
      两个大佬怼了起来,小弟们纷纷撸起袖子上阵。
      你说我畏敌潜逃,我说你弄权误国,搞的朝堂混乱无比。
      见朝中反对意见如此强烈,又商量不了什么事情了,赵佶只得悻悻地宣布退朝。
      虽然不能迁都,蔡京说的还是对的,应该派人出去。
      太子肯定是不行,万一有人想不开,给太子来个黄袍加身,他岂不是成了太上皇了?这不能行!
      认真思考后,赵佶派出了康王赵构,往长安打前站去了。

二百七十五 赵宋议迁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