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二百四十五 攻守易势,人心变幻[1/2页]

梁山终结者 江湖无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号角连天,旗帜招展。
      运河两侧,大军依次前行。
      步卒五人一排,沿着运河东边走,外围,是各色车辆,最外面,骑兵往来传递消息。
      绵延十余里,很有无边无际的感觉。
      方天定骑着照夜玉狮子,看着前后,只觉得志得意满。
      刘子羽、石宝、李助、邓元觉、庞万春、历天闰、司行方……
      如此多的豪杰,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逊色于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
      泗阳城中留有两万军兵驻守,其余军兵尽起,同攻宿迁。
      一共十六万,声势十分浩大。
      后方,楚州、泗州等地也正在抽兵调将,支援而来。
      此战,实乃明宋双方的转折点。
      天下无数眼睛,都在盯着此处。
      胜者,将一往无前,平推到底,败者,只能节节败退,苦苦支撑。
      邵俊摇着折扇,道:“太子殿下,我军只带一个月粮草,恐怕不足啊。”
      方天定道:“军师莫急,早就安排妥当,只待大军到达,即可打破宿迁。”
      刘子羽嘿嘿一笑,道:“军师不知,我军早就备下了内应,只是为了保密,只有太子和我知晓。”
      闻言,邵俊虽然好奇,却也没有再问。
      都说保密了,如何轻易泄露?
      邵俊转移话题,道:“此战,乃是北方对赵宋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进攻,对我朝意义非凡啊。”
      “不错。”方天定微微颌首,道:“不但是军事形态的改变,更是人心态度的改变啊。”
      随着童贯从泗阳撤退,天下仕林的态度大为改变。
      已经没人觉得方明是难成气候的草寇,而是可以与赵宋扳手腕子的存在。
      考虑到方明初起,各方面都是朝气蓬勃,比暮气沉沉的赵宋更有前途。
      刘民生府外数百人便是明证。
      这群人,都是各地书院的代表,想通过刘民生的关系进入方明朝堂效力。
      傲娇的刘老先生果断闭门谢客,只让这些人去招贤馆投帖去。
      院内,侯蒙笑道:“刚才差点被堵在外面进不来。”
      刘民生道:“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之辈,不足为虑。”
      侯蒙脸色一变,这可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
      刘民生笑眯眯地说道:“此等之辈,比愚任你可差远了,不能混为一谈啊。”
      侯蒙闻言,脸色稍微好看了些。
      虽然都是看见方明胜势才来投效的,可他侯蒙比外面人强了太多。
      庐州会战结束,侯蒙便料定方明要胜,因此果断出山,外面的人,非得等到童贯从泗阳撤军才能看得出胜势来。
      所谓一步先,步步先,他愚任已经可以出入宫禁如回家,外面的人,还在为进入朝堂绞尽脑汁。
      侯蒙道:“刘先生,时不我待,我欲出仕,先生可有教我?”
      刘民生道:“你得陛下青睐,若要出仕,岂非轻而易举?”
      侯蒙道:“如此大潮,我侯愚任岂能为微末小官,非得能在国朝史书上留下大名不可。”
      刘民生微微颌首,道:“即如此,非得拜相不可。”
      知我者,刘民生也!
      侯蒙没高兴完,便听刘民生说道:“然而却难,太子曾言,非有从军经历者不可为相。
      再则,下任宰相已有人选,你是没有机会的。”
      侯蒙立刻傻眼。
      执宰一国,可

二百四十五 攻守易势,人心变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