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百四十六 一语成谶[2/2页]

梁山终结者 江湖无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所以,方天定让出战练兵。
      所谓白练不如一战,尽管可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却可以促使马军快速成长。
      宋江还不知道自己的打算已经破灭,直哭道天色将黑,终于等到了安道全出来。
      众人立刻围上去,询问情况。
      徐宁性格内敛,为人谦和,与众兄弟都是交好,是故众人都是关心。
      安道全道:“伤了内腑,我已处理妥当,只是仍有流血,接下来需要时时引出积血,待其血止,才可无碍。”
      汤隆立刻拜下,道:“有劳神医了。”
      安道全回了一礼,道:“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说两家话。”
      顿了顿,安道全补充道:“虽然有把握,若是徐宁兄弟熬过不住流血,我也难以回天。”
      宋江道:“我便让人送寻人参等补血之物,也好医治徐宁兄弟。”
      人参价格高昂,并不是军中常备药物,安道全也没有。
      听到宋江如此说,安道全颌首,道:“如此,便多了三成把握。”
      说了一阵,众将看到安道全面有倦色,纷纷告辞。
      只有汤隆担忧表兄伤情,执意留在营帐外等候。
      “报”
      刚回到帅帐,一传令兵飞奔而至,道:“禀先锋,天子使者已到营外三十里,请先锋定夺。”
      宋江闻言,不敢怠慢,立刻召集众兄弟去接。
      不一刻,队伍到了运河边上,护着天使座船进了大营。
      宣旨官李彦并未下船,只是让宋江准备香案,立刻就要宣旨。
      这不符合惯例。
      内侍出宫宣旨,接旨的总要奉上仪程,好好孝敬一番的。
      宋江虽然不明白为何如此着急,却不敢怠慢,立刻令人置办齐全。
      李彦下了船,宋江等人以大礼参见。
      他们当然不是拜的李彦这个宦官,而是他背后代表的赵佶。
      “敕,先锋使宋江等不惧困苦,甘冒危难,剿捕方腊,累建大功,赐皇封御酒三十六,锦衣三十五六领,赏赐正将。其余偏将,照名支给赏赐缎匹。”
      原来朝廷即不知知公孙胜不曾南下,也不知几天便折了许多将领。
      宋江见了三十五六锦衣御酒,蓦然伤心,泪不能止。
      李彦问道:“先锋使,如何不接旨,只顾哭泣?”
      宋江道:“天使不知,至到了此间十余日,我军阵亡十三正副将佐,又有几人受伤不能起身。”
      于是,他把折了众将的事,一一对李彦说知。
      李彦道:“如此折将,朝廷怎知?下官回京,必当奏闻。”
      宋江谢了,就要领众人三呼万岁拜谢。
      李彦道:“不必急着起身,着安道全出来,还有旨意。”
      宋江预感不妙,却不敢问,只让人请了安道全来。
      “敕,杏林妙手、医道国士安道全。
      朕偶感暑热,身体不安,经太医院准奏,特取神医安道全回京,驾前委用。”
      听了此旨,宋江惊呆了。
      大事不好。
      果然,众将无令而起,都站了起来。
      “我敢给你保证,征战之中,尔等肯定沦为炮灰,赵佶定然不顾尔等损伤,抽调安道全回京,你信也不信?”
      当初听到方天定这话,众人只以为乃是胡编乱造,霍乱人心之语。
      却不想,赵佶真的下旨调安道全了。
      一语成谶!
      徐宁重伤垂危,生死未卜,正要安道全救治。
      赵佶只是因为中了暑,一点点头疼脑热,就不顾大将性命,调安道全回京。
      如此昏庸,谁人能服?
      众人拼死拼活,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大宋国泰民安,江山永固。
      说到底,保的是赵佶个人的尊位。
      只是,不说也罢。
      宋江顾不得礼数,回头看向众人。
      那些带火的目光,意思很明显:大哥,杀不杀?
      感谢“书友201102713223055”和“沧海轻尘”两位兄弟的打赏。

一百四十六 一语成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