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三十五 海盐[2/2页]

梁山终结者 江湖无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言。
      肖明只是哭,不断请罪。
      擒了段恺的大汉说道:“我叫刘?,肖明是我等小兄弟,我替他说吧。”
      二下越州的路上,肖明所在小队被宋军偷袭,五人,仅有他免于一死。
      点燃烟花放出信号后,为了防止宋军杀个回马枪,肖明果断离开。
      不巧,他在黑夜里迷了路,不知不觉就到了一处山上。
      肖明以为是因为自己睡着,才导致同袍被袭杀,不自觉钻了牛角尖,越想越自责,越自责越觉得自己罪不可恕。
      正当他打算从山上跳下去时,被刘?所救。
      因为世道艰难,刘?纠集了一伙人山中落草,一共有七个首领,其余六个分别是张威、徐方、邬福、苟正、郭世广、甄诚,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听闻方腊领军起义,刘?也想投奔,只是没人引荐,不敢轻动。
      碰到肖明,知道他是义军士卒后,刘?说出了自己心思。
      回过神来的肖明也知道自己死不得,因为他知道,失踪士卒一般都会被追认为烈士,他觉得自己受不起。
      于是,了解刘?等人人品和风评后,他决定带领刘?等人投奔义军,作为赎罪。
      正好打听的义军要出兵,刘?等人略微商议后,觉得不管义军目标是那,海盐县必然是目标之一。
      于是,众人分批潜入海盐县,静待时机。
      大军到来之际,趁着段恺出击,他们同时发动,一举擒获了县令,又占领了城门,随后捉了段恺。
      听了刘?解释,潘文得释然,只是具体怎么处理,还要方天定决定。
      吩咐鲁安带着刘?肖明等人,押着段恺前往嘉兴后,大军入城。
      邵俊并不管具体政务,他第一时间令人搬来了县衙所有文书和县志,带人检索起来。
      他的任务,是确定秦朝盐场的位置,看看是否还能用。
      一无所获。
      预料之内,因为迄今为止,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
      秦末县治陷为柘湖,迁至武原乡,东汉永建中,县治又陷为当湖,只这两次变迁,便可以让晒盐历史烟消云散。
      当今天下,制盐都是煎煮,晒盐偶有为之,只是技术不成熟,产量颇低,也未大规模推广。
      得知盐是煮出来的时候,方天定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可操作之处。
      盐,每日必食,低价出售,可以收买民心。
      盐税收入是各国政权收入的重要组成,大肆走私倾销低价盐,可以作为战略杀手锏,打击破坏金辽等敌国的手段,破坏其经济。
      晒盐,是实现这些的不二途径。
      因为只有晒盐,才能获得大量的优质廉价的盐。
      方天定只知道晒盐的原理和大概流程,并不知道如何选择地址和判断气候条件,于是乎,海盐县这个曾经晒过盐的地方,成为了首选之地。
      查询资料无果,邵俊带着工匠,踏遍了整个海盐县的范围,在海边选了三处合适的地方,开始建设盐田。
      细节不用邵俊操心,自有工匠们操持。
      邵俊的职责,是监督水泥的用途,并记录水泥的效用,确保水泥的存在不外泄。
      除非战争的手段突然进化到后膛时代,否则,在全取天下前,水泥的战略作用比火药还要大。
      因为水泥构成的坚城,基本无法用常规手段破坏。
      若是赵宋得知水泥配方,把所有城池都糊一遍,方天定只能挨个爆破过去。
      那样,不但需要海量的火药,耗费无数的资金,也太耽误时间了。
      所以,严格保密是必须的。
      所幸,建设盐田用的水泥不多,不过两千多桶,没有出什么纰漏。
      盐田建设也很顺利。
      大把赏金发下去,工匠们都是干劲十足,日夜不休。
      不过六天,三片盐田建成。
      接下来,只等水泥干透后,引海水入田,慢慢晒。
      事情停当,邵俊也不再停留,起身赶往嘉兴和大军汇合。
      攻略苏州的行动,即将展开。
      ………………
      感谢qq阅读书友“牛气冲天”的打赏,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三十五 海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