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92 章 基建和教育[2/2页]

崇祯八年 东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郑三俊,有些不快的道:“那就依陛下旨意,先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不知陛下,是否,还有其他旨意。”
      崇祯道:“官道,全改用水泥修建,宽度增加至,双车能够并行,还有不要急于求成,工期长一点不要紧,首要的是质量。”
      郑三俊回道:“微臣遵旨,即日,就组织人手开工。”
      崇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望着礼部尚书倪元璐,说道:“倪爱卿,礼部新修的学堂,可有孩童入学?”
      倪元璐回道:“启禀陛下,新修建的学堂,按陛下的旨意,不论男女,只要是适龄的孩童,皆可免费入学。
      可是,入学者多以男童为主,女童却是十中无一,别外,男童的入学率,也只有十之二三。”
      崇祯,听傻了,孩子可以免费上学都不愿意,这种待遇,在后世都没有啊!
      崇祯,好奇的问道:“这是为什么?”
      倪元璐道:“回禀陛下,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之所以大多数女孩没有入学,是父母觉得,女孩读书没什么出路,又不能科考,再有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不愿意让女孩入学。
      其二,稍大一些的孩童,不论男女,都要帮助家中做家务,下田务农,要是入学了,会耽搁做家务,和下田干活,所以即使上学免费,他们的父母也不愿意。
      其三,虽然上学免费,但是笔墨纸砚,还是要自己购买,很多家庭都负担不起,不如把孩子留在家中,或多或少,还能挣些口粮。”
      崇祯,听完倪元璐的说辞,觉得以前自己肤浅了,还以为,只要自己实行,免费入学的政策,大明的孩童,就都能读书。
      对啊!这里是大明,可不是后世,普通百姓,父母不会那么重视,孩子的教育。
      不像后世,无论多昂贵的学费,无论多烧钱的补习班,父母砸锅卖铁,都要把孩子送进去。
      崇祯道:“诸位爱卿,依你们之见,该如何处理此事,才能让适龄的孩童入学?”
      下面的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愣是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只能齐声道:“臣等无能,请陛下恕罪。”
      崇祯,思绪飞转,想着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让适龄儿童入学。
      不让女孩入学,是担心女孩读书没出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给以后读书的女孩,找一条出路,重男轻女,这个只能慢慢改变。
      不让孩子入学,要把孩子留在家中,做家务下田,这个最容易解决,在这个时代,可以来硬的。
      至于,没钱买笔墨纸砚,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
      崇祯琢磨了一阵,心里已有定计,开口说道:“倪爱卿,今年的恩科,再加一条,不论性别,女子同样可以应试入考,只要成绩优异,一样可进入,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结业之后,和男性考生享有同样待遇。
      另外,以北直隶为试点,凡是家中有,适龄入学孩童的,不论男女,必须入学,家中父母不得阻挠,如有阻挠者,罚银十两,杖责四十。
      还有,凡是入学儿童,笔墨纸砚,皆由学堂提供,另外,再给入学儿童免费,加一顿午饭。

第 92 章 基建和教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