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们有谁敢说,太祖是乡野匹夫,只要敢说,朕保证弄死你,还让你挑不出毛病。
可是崇祯想多了,这话没人敢接,能站在这的,谁不是聪明人,都知道这话,谁接谁死。
崇祯,略微有一些失望,本来还想,借着朱元璋的黑历史,看看有没有不长眼的东林党,弄死两个,却是没有人上当。
崇祯看没人接话,只得开口说:“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意义了,那礼部就照旨执行吧。”
“微臣遵旨。”礼部尚书,倪元璐出班道。
紧接着崇祯又道:“此次蒙古来攻,我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抵御外敌,骑兵更是在野外,和建奴野战,斩敌八千,击溃建奴骑兵,蒙古更是大败而归,但我军阵亡将士也近两万。
既然,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竣工。那就将此次,所有阵亡将士的灵位,归入太庙侧殿,永享大明香火。
另外,工部立刻到天寿山选址,建造大明烈士陵园,将阵亡将士的遗骸,都葬入陵中。”
朝堂上又是一片哗然,什么,给那些阵亡的大头兵建陵园?建就建吧!还选天寿山,那可是自明成祖以来,历代大明皇帝的陵寝所在呀!
工部尚书郑三俊,立刻出班,一脸苦涩的道:“陛下,天寿山乃是我大明,历代皇帝陵寝之所在,微臣,实在不知,该怎么选地方,还请陛下恕罪。”
郑三俊此刻心里苦啊,他要是真敢到天寿山,给大头兵修烈士陵园。那天下文官,会把他郑三俊的八辈祖宗,都给翻出来,钉到耻辱柱上。
文臣是不会同意的,这就和上次立牌位于太庙是一样的性质,都是在打文人的脸啊!这次都不用东林党出面。
内阁首府范景文,出班道:“陛下,想给阵亡将士修陵园,巨也赞同,可是绝对不能修在天寿山,自太祖开国以来,还没有哪一位文臣武将,能死后葬入天寿山,阵亡将士虽然是为国捐躯,但也不该有如此哀荣。陛下三思。”
紧跟着所有文臣,都发出了,请陛下三思的声音。这要是同意了,那文臣的脸都被打烂了。
文人,是不接受武人能,人前显贵,死后哀荣。这怎么行呢?那地位岂不是,比他们文人还要高。这是不可以接受的,打死都不能接受。
崇祯想了想开口道:“郑爱卿,说不好选址,无非是推脱之词,范爱卿,为什么反对?
朕,知道你们文臣,是接受不了,武人人前显贵,死后哀荣,比你们文臣高一头。既然这样,那选址由朕来选,烈士陵园,就建在朕陵寝的左侧,郑爱卿,这回不会再推脱了吧?”
郑三俊回道:“回禀陛下,陛下自天启七年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劳心劳力,为了缩减朝廷开销,所以陛下,还没有下旨为自己修建陵寝,陛下,让微臣在您的陵寝左侧修烈士陵园,微臣也实在不知道哪里修。”
67烈士陵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