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年轻的闫应元[2/2页]

崇祯八年 东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帝认识他是因为皇帝是一个穿越者。
      此刻崇祯思想发散。谁去大同合适。想来想去也只能扯洪承畴的后腿了。只能把曹变蛟调到大同去任总兵了。没办法呀,他想来想去实在是想不到人了。现在的曹变蛟是曹文诏的副将。都还跟着洪承畴在剿匪呢。前几天刚下了调曹文诏的圣旨。看来还得下一道调曹变蛟的圣旨。只是希望洪承畴不要以为朕是故意在撤走他身边的人。因为这个时候很敏感。剿匪不成反而被农民军烧了凤阳皇陵。难保不会想成正朕在针对他。可是他却不得不这么做。
      王大伴,八百里加急调曹变蛟赴大同任总兵。另外。传朕口谕给洪承畴,说明朕调曹变蛟赴大同的必要。还有从内库拨银五十万辆给剿匪军?齐欠下的军饷。奴婢遵旨。要是之前的崇祯,肯定不会还要给一个臣子去说明什么解释什么。可现在不是他来了吗。处在敏感时期,他不想再多生事端。以前的崇祯可能会为了面子不愿去解释。可是他不一样面子值几个钱。
      还有就是各地的军饷。他没穿越之前,欠下了很多。现在得补上。就好比21世纪你打工拿不到工资。谁还会卖力的去工作。就是一个道理。没有军饷,军队的战斗力一定会下降。短时间可能有什么问题,长此以往绝对不行。就比如说历史上的崇祯死的时候。山东的左良玉号称有80万大军,就是不来救他。听宣不听调,不给钱就不动,看着他去死。
      说到左良玉,左良玉也不是个好东西。对左良玉的态度,他还要再看看,左良玉到底会怎么选择。如果还是像之前一样听宣不听调,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等他腾出手来再去收拾。这思维一散发开就想远了。崇祯收了收心神回到眼下。
      现在边关基本上都安排妥当了。国内的农民军一下子也不可能全都消灭掉。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张献忠和罗汝才马上就要跑到四川去了。只是四川天高皇帝远,现在大明的情况实在是力有不殆。四川,四川一直在他的脑子里闪动。想到了秦良玉。这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记载的女将。巾帼不让须眉。对对对秦良玉的白杆兵。崇祯三年,清军大举进攻。皇太极围住京城。秦良玉率军勤王。因为缺乏军饷。她拿出家中资产充作军饷。皇太极退兵以后,秦良玉就回乡了。
      秦良玉是四川忠县人,后世好像是属于重庆了吧。按时间来算的话应该是来得及的。张献忠,罗汝才应该还要好几个月才会去四川。只是秦良玉白杆兵,虽然能争上战,但只有三万人。张献忠罗汝才,虽然是起义农民军,但是有二十余万之众。想到这崇祯叫道王大伴,八百里加急传旨,四川秦良玉。让他配合洪承畴一起剿匪。务必不能让张献忠罗汝才西进四川。另外调拨70万两白银给秦良玉。告诉她50万两,是朕给她招兵买马之用。让她扩充白杆兵。其余20万两是朕赏赐给她的给他的。就当是几年前她进京勤王的军饷吧!奴婢遵旨。
      这些事情处理完后。天已经黑了。要把心思放在应对明天的早朝上了。做皇帝还真是不轻松啊。现在边关,和国内的农民军都安排好了。他就要放眼于民生了。
      不管了,先下班吧。下了班的崇祯皇帝,终于不用再去想那些烦恼的事。终于可以想想风花雪月的事。于是我们的崇祯大帝就去找了周皇后。这让周皇后很是高兴。这陛下自从病倒那天开始。特别的宠爱自己。臣妾参见陛下。爱妃快快请起。以后不必如此多礼。陛下礼不可废。崇祯拗不过她,也就随他去了。陛下,臣妾前两日才告诉过陛下,要雨露均沾,今日陛下怎么又来臣妾这里了。哦,皇后是嫌弃朕,要把朕往外推吗。臣妾不敢,臣妾只是希望陛下能够雨露均沾,才能后宫和平。好啦,朕知道了,朕会听皇后的。今天还是皇后陪朕吧。皇后脸上飘起一抹红晕。不知道是害羞呢,还是因为什么。好了,各位看官。又到省略1000字的时候了。

第12章 年轻的闫应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