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半个时辰以后,崇祯一行人来到了兵仗局。崇祯找了一个兵仗局的管事来问话。也是一个太监,不过他不认识。奴婢参见陛下万安。起来回话。谢陛下。朕问你,兵仗局现在有多少工匠?回禀陛下,有工匠2500人。那每月能生产多少火铳多少盔甲?回陛下。每月能造火铳大约1500只左右盔甲2000套。你带朕到工匠们工作的地方去看一看。陛下里面脏乱不堪。怕碍了陛下的眼。让你带路你就带路,话那么多。是奴婢遵旨。
到了工匠们工作的地方。环境确实很差。这么说吧,明朝的工匠是世袭制的。和军户一个样子。只要你爹是工匠,那么你也是工匠,你儿子也是工匠,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当兵也是一样子都是子承父业。在明朝工匠的地位很低。不像后世21世纪那样到哪里都是有底气的,因为有技术啊。而在这里他们不仅地位低,而且工钱也很低,基本上都不够养家糊口。崇祯在工匠里面转了一圈。他没有穿龙袍,这些工匠自然也没有认出他是皇上。他随便找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工匠问道。老人家,你做工匠多少年了?老朽从小跟着父辈做工匠,已经做了50多年了。那您一个月能有多少工钱?这位老匠人叹了口气说道有时候100文有时候200文最多也不超过300文。也就是说这些匠人干一个月可能只够买一斤盐。
老人家你一个月能做几套盔甲。一个月最多也就两套吧。老人回答道。那要是火铳呢?火铳也差不多就两把吧。老人家,我有个问题要请教你。大人请说,你知道我们大明现在的火冲都是需要点火的。遇到下雨天就用不了。你们有没有想过打造一种不需要点火的火冲。不瞒这位大人,火铳下雨天不能用,是每个匠人都知道的。在几年前我们一群匠人。也研制出来过,可以在下雨天用的火铳。崇祯一听欣喜若狂,随即他就把顺发枪的理念和这位老匠人一说。要不说还得是行家,一说人家就懂。
老人家这种我他叫燧发枪。不知老人家能不能打造得出来。大人其实这个并不难。只需要把点火的火绳换成里面打火的基石点燃里面的火药。对对对,老人家说的对。崇祯非常高兴,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把燧发枪搞出来。王承恩赏为老将人100两银子。是皇爷。这时候老匠人心突的一跳。他再怎么愚钝也知道。皇爷代表着什么。只是第一次碰到这种场面,有点呆愣当场。一旁的王承恩马上提醒到,还不赶快谢恩。老匠人这才跪在地上,谢皇上,谢皇上。因为他也不知道怎么谢恩,只会这么说。好了好了,老人家快起来,快起来。老人家以后你就教里面的工匠打造这种隧发枪。朕提拔你做监工。每月给你十两的月钱。另外所有的工匠每个月的工钱都涨到五两。这时候所有的工匠都沸腾了。五两啊,每个月五两,他们做梦都梦不到这么一天。我们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纷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高呼皇上圣明!崇祯压的压手,所有的工匠都安静了下来。崇祯说道这些年来你们辛苦了,是朝廷怠慢了你们对不住你们。以后朕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朕希望你们打造出好的兵器和铠甲,为朝廷做贡献。又是一片高呼万岁的声音传来。这是工匠们有史以来最幸福的一天。
李凤翔听旨,奴婢在。从今天起,你就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监。另外今天下工以后,就每人先支起一个月的工钱。还有不可以殴打责骂工匠。如果工匠因打骂责罚少了一人,朕就斩了你。奴婢领旨谢皇上圣恩。起来吧。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他在工匠里面转了一圈,看到很多人身上有伤痕。这一看明显就是被人用鞭子抽的。还有看了他们身上木讷的表情。平时肯定也没少挨骂。之前的他也不想再提。从今天以后这将成为过去。
崇祯在临走之前还对工匠们说。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是能打造出更先进的装备或武器,都可以找李凤翔上报。只要核实确实有用,立刻奖励100两银子。这可把工匠们高兴坏了,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第11章 兵仗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