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
李大人急切道。
“走,咱们过去看看。”王县令也重视起来,方才他一直坐在骡车里,没看到那边的情况,要不要才不会耽搁那么久。
一群人又乌啦啦的涌向河滩。
筒车上,苏聋子闭着眼,双脚飞快的踩着踏板,脑袋也跟着节奏欢快的左右晃动。
本以为人人都能干的转卖豆腐卤肉赚钱行当,他这个听不到一丝声音的聋子,带着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儿子,只能看着干着急,没想到东边不亮西边亮。
眼见着秧苗要出来了,转买的活计又是大头,舍不得放下,田里的活计又耽搁不得。
幸好出了个筒车,最耗时间的挑水省下了。
而他苏聋子就沾了这个光,一天二十个铜板,父子俩就是四十个铜板呢,不用费大力气,就坐在这里动动脚。
想到完工了,又有四十个铜钱的进账,苏聋子双脚踩的更欢了。
突然,感觉有人拍自己肩膀。
苏聋子睁开眼,转头一看,是村长!
咦,他咋来了?
今儿个的东家不是他啊?
只见村长手指头往右边指了指。
苏聋子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顿时呆住了,只见那边来了一群人,为首的一身官服,端的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连滚带爬的从筒车上下来,苏聋子整个人匍匐在地。
那人说啥,他听不见,只感觉到有股力量将他拉了起来,拖到一旁。
“村长何在?”
王县令激动道。
“草民在。”
村长站了出来。
“这是什么?出自哪位名匠之手?”
村长看了沐晓夏一眼,沐晓夏心领神会,向前一步,道:“回县太爷的话,此物名叫筒车,乃我爷爷留下的图纸,交由堂伯打造出来的。”
然后就是她一本正经的甩锅时间。
王县令和李大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上去看看!”
沐晓夏打造了两架筒车,两架筒车接力,能将河水送到苏家坳最高处的旱田里。
没造筒车的能租用沐晓夏的筒车,一架二十个铜板一天,两架一起只要三十个铜板。
今儿个租用筒车的是苏三婶家。
一群人到达苏三婶家的田里时,田里的水已经快没过脚踝了。
“这……用时多久?”
王县令问道。
“回大人的话,这块地不到三亩,从安装筒车到现在,用时还不到一个时辰。”
“好,好,好。沐家姑娘,本官又该记你一功了。”
王县令大笑,复又严肃起来,“沐氏女,此物利国利民,于你们看来,不过是让灌溉省时省力,可是让朝廷推广,让工部善加利用,可用于防洪抗涝,作用更大,不知你可愿?”
王县令虽然出自京城王家,但他的官职不是靠祖辈萌荫,而是自己考科举,一步一个脚印得来的,因而见识也不一般。
见了筒车送水后,他瞬间就联想到了南边的洪涝,那可是每年都让朝廷众官员头痛的存在。
“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沐氏女不敢藏私。”沐晓夏恭敬道。
复又小心翼翼问:“大人,此物上交朝廷后,我们还能制造还能使用吗?”
第41章 论功行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