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6)意外重逢[2/2页]

燕风啸金陵 几回又逢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双大眼睛显得很机灵,便点点头道了声“好”,然后转身来到刚才被宁生训叱的那个孩子面前:“你几岁了?”
      这孩子稍稍抬起头看着朱棣:“十二岁。”
      宁生见了喝道:“这是四皇子、燕王千岁,跪下答话!”
      朱棣一摆手:“不要吓他。这孩子叫什么?”
      “小回子。”宁生答道。
      朱棣诧异:“这算什么名字?”
      宁生笑道:“千岁不知,这小杂种是两个月前傅、蓝两位将军攻下大理抓住的俘虏,他父亲是元人那边的、叫马哈只,是个回回,所以才叫他小回子。”
      朱棣听了点点头、又打量了小回子一下,见他虽是回人,却眉目清秀、举止娴静,虽尚年幼、却已显出少年持重之气质,便问:“你愿意跟着本王么?”
      小回子当时愣住了,望着朱棣不说话。朱棣又问,“怎么,不愿意?”
      小回子忽地跪倒、不住地叩头:“愿意、愿意,奴才怎么会不愿意!”
      那宁生有些摸不着头脑:“千岁,这孩子毕竟是战场上俘获来了,恐难驯服……”
      朱棣摆手示意他闭嘴:“我就要他们两个了。”说着将孩子从地上拉起来,又朝马彬一招手:“你们跟我来吧。”
      朱棣入宫的第二天傍晚,马皇后最终还是病故。
      朱元璋悲痛万分,降旨辍朝七日,但因马皇后的遗愿,不强令文武及百姓服丧,只让诸皇子守孝。朱棣一直陪着朱标在灵前,看着他哭了一场又一场,想着十余年来母后对自己的抚育,也不禁悲从中来、暗自垂泪。
      几天下来,朱棣也颇感疲惫。这天正在偏殿休息,见从殿外走进个僧人,尚未看清、来人已到面前双掌合十:“四爷,咱们又见面了。”
      朱棣这才看清,原来正是广慈寺结识的道衍,不禁大喜、起身道:“大师,是您,真、真太意外了!”
      道衍一笑:“四爷,你我还是有缘啊。”
      朱棣边让他坐、边问:“大师、您这是……”
      道衍道:“是万岁选贫僧入礼部、为诸皇子诵经荐福,贫僧就来四爷您这了。”
      朱棣十分高兴:“太好了,能跟大师在一起交谈,真是小王之幸。”
      道衍也笑着点了点头……
      守孝之余,原本诸皇子还要在灵前诵经,下去还要抄经,道衍除了陪朱棣诵经外,更多的同他谈些天下大事,抄经的事却由别人去做。朱棣时常见到抄好的一册册经文,见字迹工整绢秀,虽有些好奇,却没向道衍问过是何人所抄。
      七天守孝过后,朱元璋允许诸皇子回去休息,朱棣便也带人回魏国公府。
      刚回到自己住的院子,就见柴靖南站在门前张望着,看到朱棣便笑着道:“谁说‘女要俏、一身孝,四叔这一身孝,才是真的更俏!”
      众人想不到他这么个小人儿竟会说出这样的话,都觉得好笑。朱棣本来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听了这话更是哭不出、也笑不出,半天才道:“好了,四叔累了,要休息一下。”便回房洗了个澡、睡下。
      一觉竟睡了一整天,朱棣再起床时,已是次日辰时末,马彬侍候他梳洗已毕,来到门外随口问:“小回子在哪里?”
      “在书房。”马彬答道。
      朱棣有些奇怪:他在书房干什么?便来到书房挑竹帘走进去,却见小回子正伏在案上写着什么,听到声音忙抬起头,看见朱棣慌忙站起身:“千岁。”
      朱棣来到案前,见上面摆着一页页抄好的佛经,看那绢秀的字迹,正是道衍交给自己的。朱棣十分惊讶的望着他:“这是你抄的?”
      小回子白皙的脸蛋儿微红,点了点头:“是。”
      朱棣问:“是谁教你认字的?”
      小回子沉了沉:“是先父。”
      朱棣又仔细的看了他一会,心中一动:可惜这么个灵秀的孩子,竟遇到这样悲惨的命运。顿时、一股爱怜之情涌上心头:“以后你别再叫‘小回子了,你该有个真正的名字。”小回子看着他眼眶湿润了,却没说话。朱棣又问:“你从前叫什么?”
      小回子顿了顿,忽然跪倒在地:“还望千岁赐名!”
      朱棣一愣,但一想也好、便沉思一下道:“孤王见你沉静灵秀,希望你将来能够庄严郑重、祥和安宁,就赐你名郑和吧。”
      小回子连连叩头:“谢千岁、谢千岁赐名!”
      朱棣伸手将他拉起来,露出一丝苦笑:“说起来你们两个可能不会信,本王也是七岁了才有自己的名字的。”然后看了看马彬,“将早膳送到这儿来,别忘了、要送两份。”马彬应了一声出去。
      过了一会儿,早餐送来了,朱棣让郑和同自己一起吃,开始他还不敢,后来便听从了。
      正吃着,突见柴靖南冲了进来,见此情景便叫:“四叔!你怎么不和靖儿一起吃?!”
      朱棣道:“靖儿,别胡闹,四叔有正事要办。”
      柴靖南更生气了:“跟他一起吃饭就是正事,跟靖儿吃饭就不是正事!”
      郑和见状想起身,朱棣示意他继续吃,然后道:“靖儿,四叔这几天……”
      “我知道!”柴靖南打断他,“我知道四叔没了娘,才等着和你一起吃饭,可……四叔没了娘,靖儿也没了娘!四叔有人陪,靖儿又有谁陪?!”说着就跑了出去。
      朱棣见了不禁摇头苦笑、叫了声:“马彬。”
      马彬应声走进来:“千岁。”
      “怎么、没人和靖儿一起吃饭吗?”朱棣问。
      马彬忍不住笑道:“千岁爷,他谁都不和谁吃,只等着您,一直等到现在。”
      朱棣若有所思、一挥手:“你去吧。”
      马彬退了出去。郑和轻声道:“千岁,我吃好了。”
      朱棣点点头,忽又想起了什么:“对了,你抄了这么多经文,也别太累了,适当休息休息。”
      郑和眼中含泪,感激地道:“谢千岁关照。”

(6)意外重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