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旗骑兵可绝非浪则虚名,稍稍不留意,十万步卒,都能被两三万骑兵给吃掉。
郑崇俭只能开始正常布防,将山海关的防御全部建立起来。
山海关历史悠久,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
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非常险要。
大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四千米,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
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郑崇俭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将山海关的防御体系完全打开。
将山海关七城防御全部建立起来。
这也是朱由检交给他的主要任务。
此次郑崇俭来到山海关,不光带着十余万大军,还有大量的燧发枪,野战炮,加上百门永乐重炮。
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山海关防御才带来的。
等山海关防御布置好之后,郑崇俭还会留下十万人马,驻守山海关。
彻底的将山海关,打造成拦住清军入关的一道强大的屏障。
就在郑崇俭全力布置山海关防御的时候,高第找到了郑崇俭。
“大人,山海关内的三十万宁远军民,末将认为还是早点送去京城比较好。”
山海关总兵府内,高第恭敬的对这郑崇俭建议。
郑崇俭疑惑的看向高第问道:“这些人等本官返京的时候自然会带走,高总兵为何如此着急?可是有什么原因?”
高第有些无奈的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宁远的三十万军民,构成其实很复杂。”
“末将久在辽东,也是有些耳闻的。”
“其中有很多人,都是祖大寿曾经的旧部,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和祖大寿有联系。”
“吴三桂再宁远的时候,祖大寿之所以能随时联系吴三桂,就是靠的这些人。”
“如今吴三桂反叛,祖大寿又是清军统领。”
“这次山海关之战后,永乐重炮的威力清军必然垂涎。”
“所以末将猜测,清军必然会想方设法的从山海关弄到这永乐重炮。”
“这么一来,这三十万的宁远军民,反而就成为了十分不稳定的因素。”
“一旦这些人中有人和祖大寿接触,从而鼓捣宁远军民暴乱,那么情况就真的十分复杂了。”
“因此,末将觉得,与其让这些人被人利用,不如早早的将他们送去京城。”
高第的话让郑崇俭微微点头,“原来还有这么回事,那本官就更加不急于将这些军民送走了。”
高第一呆,下意识的看向了郑崇俭:“大人,宁远军民中虽然有人和祖大寿有勾结,可大多数的军民却是忠于大明的啊。”
第0088章 布防山海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