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了永乐三年,大明就开始普及鸟铳,红夷大炮,虎蹲炮,五雷神机,三眼铳,迅雷铳,蜂窝火箭等等。
      于是就导致了一件事,朱棣四年,大明北伐蒙古,一战而进全功,一口气就消灭了北方草原上盘踞多年的心腹大患。
      从此蒙古草原被纳入了大明的版图。
      永乐五年,朱棣改制,对大明的税收制度进行了调整,将对文人极为友好的赋税减免,统统划去,文人再没有了所谓的特权。
      另外还立下了祖制,后世宗亲若是放弃宗亲身份,不享受朝廷俸禄,可以普通人身份,参政从军。
      同时,大明宗亲,三代之内可享受朝廷俸禄供养,三代之后,朝廷将不再提供俸禄供养,需要自求谋生之路。
      这一系列的变动让整个大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永乐十年,征服了草原的朱棣,野心勃勃开始对西域开战。
      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彻底的将西域纳入了大明的版图,让西域这块从唐末开始就脱离了中原王朝统治的土地,再次回归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
      永乐十五年,大明进入了鼎盛时期,郑和舰队数次南下,威震海外诸国,一时间大明似乎恢复到了盛唐时期,达到了万国朝拜的高度。
      只是这一切,都算着朱棣的驾崩而烟消云散。
      朱棣驾崩之后,历史似乎开始回归了征途。
      高宗不到一年时间,就驾崩了。
      随后是宣宗朱瞻基继位,然后大明发生了自朱棣之后又一次的内战。
      朱棣之子,汉王朱高煦谋反。
      而这场内战和原历史有些不同,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
      虽然结果和历史一致,却造成了大明从昌盛走向衰败的开端。
      到了宣宗之子英宗继位,大明朝迎来了他真正的转折点。
      土木堡之变。
      是的,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还是发生了。
      永乐时期,朱棣虽然征服了蒙古,但是并没有对蒙古斩尽杀绝。
      而是和太祖皇帝一般对蒙古人进行了同化。
      在永乐时期,蒙古人在朱棣的统治下,十分听话,顺从。
      可到了宣宗继位之后,大明的一场内战却让蒙古人重新滋生出了野心。
      到了英宗继位时,蒙古人经过了十几年的养精蓄锐,认为时机成熟,于是举兵造反。
      此时英宗刚刚成年,意气风发的御驾亲征。
      然后造成了土木堡之变的爆发。
      大明惨败,而且原历史上败的还要惨淡。
      整整五十万大明精锐损失殆尽。
      一场京城保卫战将大明北方差点就打成了一片废墟。
      虽然最终大明赢得了这场保卫战,可大明的由盛而衰自此开始。
      蒙古再次脱离了大明的统治。
      紧接着西域受蒙古人影响,也脱离了大明。
      大明开始进入了文盛武衰的时期。
      整个历史似乎又恢复到了原貌。
      就连朱棣划去的税收漏洞,也在大明的中后期被恢复了。
      被朱棣改变的宗室制度,也随着宣宗时期的内战,依旧走上了老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大明炼铁技术的突破,大明的工业水平,一直都还没有被西方所赶超。
      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火器盛行的年代。
      这也是朱由检一觉醒来的最大改变。

第0029章 历史的改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