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5章 国有圣君,故当拾起大志报国![1/2页]

大明:太子何故造反! 少司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时间依旧回到绍光四年夏初。
      大明朝廷为了能够尽量避免因为北伐而影响农耕,朱慈?R在这一时期,下旨开始招募无地百姓组成缮运营。
      顾名思义。
      缮运营就是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输的军队。
      对体能要求不高。
      但也要求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说是军队其实是属于官办工程队与运输队。
      而这些由无地游民组成的缮运营组建起来的目的就是代替征发耕农去为大军服役。
      尤其是将来北伐。
      如前文所说,大明南方不缺人,只是缺自耕农。
      故而要想解决北伐不影响南人百姓的生存,本质上就是不能影响自耕农。
      而这就需要将占南方人群主体部分的无地游民以招募入伍的方式组织起来,也可以说是控制起来,让他们来负责运输与工程建设。
      但要让他们愿意服役,自然得砸钱,不然人家不会来,只会继续到处流浪,既影响治安,又不好组织起来为朝廷做事。
      而花钱将这些人组织起来的话。
      即便大明朝廷从外面搞不来钱,也可以通过掏空国帑内帑以及大户钱粮的方式来实现北伐,而不影响自耕农。
      当然。
      能够不用只在国内搜刮的钱粮方式完成北伐,朱慈?R还是不愿意选择这种方式来完成北伐的。
      毕竟掏空国帑和内帑,不利于将来北伐成功后赈济受兵灾影响的百姓。
      因为朱慈?R不能只考虑北伐的事,还得考虑北伐后的事。
      要知道。
      北方半壁河山自崇祯即位以后年年大乱大灾,水利荒废,农田也大量荒废。
      将来真要是北伐成功,前几年肯定是收不到什么税的,甚至可能还得赈济。
      所以,朱慈?R还是希望能从外面多捞点北伐的本钱回来就尽量多捞点。
      毕竟苦一苦外夷也比苦一苦自己要好啊。
      如今,也正因为朱慈?R从外面搞来了钱,所以,才没有对地主阶级继续下手。
      虽然李邦华提出了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改制建议。
      吴麟征提出了建立新的货币制度。
      但这些改制其实并不太影响地主阶级的利益。
      因为这些比起直接分田于民这种方式的强度要小很多。
      后者是直接土地革命了。
      大部分地主阶级还不至于因为这些改革就要完全背叛朝廷。
      所以,这些改制在历史上的王朝也都被地主阶级自己的人推行过。
      何况,现在还没开始改制。
      所以,地主阶级在朱慈?R亲征全歼建奴大军,使建奴元气大伤,而南方从此无后顾之忧后,也就大部分的确还是滋生出了偏安思想,而开始接受朱慈?R是自己君主的现实,甚至开始承认可能大明国运还会继续延续百年,像南宋一样。
      当然。
      还想大明北伐,收复北方的有国家与民族意识比较重的士大夫,自然更加愿意接受朱慈?R的统治,乃至已经期盼朱慈?R真的能成为重造大明的中兴之君。
      如此一来。
     &n

第345章 国有圣君,故当拾起大志报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