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塘庄虽说家家户户都养鱼,但要论谁家鱼养得最好,那就是他候光明候家,人候光明养出来的鱼吃又大又肥,入口那叫一个爽口。
当天村长家早上就用候光明媳妇儿提来的现成鱼,给孩子熬了鱼汤,真不愧是养鱼大户候国清的儿子,这鱼汤熬出来香味能传出去三里地儿,小孩儿吧唧吧唧嘴足足喝了一大碗。
老村长家这小孩儿娇气,自打喝了候光明养出来的鱼熬的鱼汤,别的鱼汤他就不喝了,好在同在一个村,想要弄点鱼回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也不能白拿,于是老村长就找候光明商量,说每天早上给他家送两条鱼过来,钱该多少是多少,总而言之一句话,不白拿。
候光明想着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一两条鱼算得了什么,更谈不上什么钱,于是满口答应村长说您老放心,鱼每天早上准时送到您家。但前提有个条件。
候光明把自己的条件给老村长一说,老村长犹豫了一会,终于还是点头答应了。
至于他候光明提的什么条件?这是个扣子,咱且留着后文解开。
也打那以后,候光明两口子每天都会提着自家养的鱼送到村长家中,村长家那孩子喝了鱼汤,不哭也不闹,半大小孩肚中也开始进米了,老村长看在眼里,嘴都乐歪了。
小孩儿虽说能吃东西,但还是挑食,一顿没有候光明家的鱼汤就要闹,好像喝鱼汤喝上了瘾。
今天如同往常一样,老村长家做早饭,可左等右等,眼看就要过了饭点,还是不见候光明两口子把鱼送过来,家里小孩儿饿得哇哇大哭,怎么哄都哄不好。
媳妇儿对他说,实在不行就去候光明家看看吧,老村长爱子心切,披上蓑衣就奔候光明家去了,到了候光明家一看,不料想房门紧锁,俩口子都不在家。
候光明俩口子把打捞起来的鱼虾挑去城里不用满街叫卖,城里那些个上档次的餐馆酒楼早就把他家的鱼预订好了,直接送过去就行,每天多少钱全记在账本上,月底一结。
老村长心想这俩口子估计去城里还没回来,他一个老大人等得起,但家中小孩儿等不起,于是就想去候光明家鱼塘里捞两条回来救急先。
早些年候光明爹妈死后,他沾上了赌,最后把祖宅赌输了,就连家门前的鱼塘都被他赌没了,再后来娶了媳妇儿,把赌给戒了,拾回了他爹候国清的手艺,就安心养起了鱼。
刚不还说鱼塘都输掉了,他上哪儿养鱼去?
他爹候国清早些年刚开始干养鱼这行当的时候,在后山腰祖坟迁开凿了一块儿半亩地儿大的鱼塘,这片鱼塘没被当成赌债抵掉,他俩口子就奔那地儿去了,鱼塘旁边还有间小屋,俩口子平时里除了必要外,基本上都不下山,吃喝拉撒算在后山小屋里解决,后来养鱼赚了钱,这小子还算有点良心,把祖宅买了回来,但以前那些鱼塘他没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后山地好水好,养出来的鱼美。”
别看这俩口子现如今是有钱了,但二人还是要起早贪黑奔往后山鱼塘。
他家后山那片鱼塘离村里路途可不近,从大塘庄出发,走得快都得半小时,但人愿意来回跑,旁人还能说啥不是。
老村长想到家里饿着肚子的儿子,也顾不上老胳膊老腿方不方便了,冒着大雨就奔候光明家后山那片鱼塘走去,费了九牛二虎好不容易上了山,到了鱼塘边一看,所看到的情形好悬没把自己这条老命给吓死。
第110章 人吃鱼肉鱼食人(二十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