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章 惟我独尊[2/2页]

狂齐 完颜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随即,张亮,康乐二人立马跟进,说。
      “诏书已毕,且陛下批之”
      事已至此,元善见只好极不情愿的,咬着后槽牙在诏书上,签下一行逊位诏,边签边问。
      “寡人退后,居于何地也?”
      关于皇帝的新居,高洋早有准备。
      杨铵在一旁,朗声回答。
      “齐王在北城为陛下备居,请陛下移驾。”
      元善见心情凝重的,走下了那个伴随自己十几年的龙椅,无限惆怅的背着手,将自己比作汉献帝,吟着诗,向东廊走去。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好欢喜,更有悲催在后头”
      元善见还没有发完感叹。
      负责逼宫的人却已经不耐烦了,很客气催促他赶紧上路。
      元善见,望着各位大臣,可怜巴巴的说。
      “寡人欲于另宫别,可呼。”
      此景正好被闻讯赶来的高隆之看到,顿时豪情顿生,大声斥责道。
      “陛下效尧舜之礼,众人以之敬也,何不让陛下与妃嫔别尔。”
      见到王爷发威了,逼宫的人顿时没了脾气,都哑口无言默不作声了。
      元善见这才又溜达到后宫,与诸位妃嫔,和心腹之臣话别。
      刹那间,后宫哭声如雷,阴声一片,众妃哭的不成样子,宦官紧紧握着元善见的手,大义凛然的鸣天喊道。
      “陛下,您永远是帝国的好皇帝,我等虽无男儿身,却有男儿魂,我等虽为宦官,也有一颗赤胆忠心,高贼必遭天谴,皇上万岁,大魏万岁,皇帝,臣走了,下辈子还做您的臣子。”
      说完。
      宦官拔剑一驾,抹了脖子。
      有一位姓李的妃嫔,竟诗性大发,在后宫边哭边颂。
      “莫道秋江难别离,舟船何日是长安,今生难于帝分别,权位到头皆尽空。”
      更让这种离愁别绪,增添了一些缠绵生死的味道。
      侍长,赵道德,早就备好了一挂牛车,在东阁门等候着。
      元善见蹬车,早就等急了的赵道德一把抱住元善见随即跟着上车,怕元善见反悔再跳下去。
      这一下元善见的自尊心伤到了极点,连一个小小的奴才都敢这样对自己,气急败坏的吼道。
      “狗奴,敢如此对寡人这般无理”
      吼的赵道德,赶紧松了手,却仍不敢下车,用眼角的余光,盯着元善见的一举一动。
      牛车出了邺安门,王公大臣都前来拜别,看望逊帝。
      元善见触景生情,忍不住泪流满面。
      到了北城,元善见派太尉,彭阳王,元绍,捧着自己的玉玺大印,来面见自己,并失望的说。
      “皇叔,恕皇侄无能,没能保住东魏的社稷,高家势力太大,我还是保命要紧。”
      将国之重器交给了高洋,元善见算是正式让位了。
      因为此事,元绍落下了一个胆小怯懦的名声。
      让高洋更是瞧不起他。
      把他当成像动物一样每天学各种动作,当成一个作为人人逗乐的标本。
      两天之后。
      高洋在邺城的北郊,今河南省安阳市绕城高速一带,即天子大位,改元天宝,建国号大齐,同时大赦天下。
      追封父亲高欢为神武皇帝,庙号齐太祖。
      追封先王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齐太宗。
      特追封十六国皇帝,冉闵为武悼天王,功绩盖世,后人永享丹书铁券一道。
      母亲娄昭君为大皇太后,掌三宫仪。
      妻子李祖娥为德贤皇后。
      另封小侄子高长恭为兰陵郡王。
      之后大封宗室为王。
      高越为清河王。
      高隆之为景县王。
      高归彦为平亲王。
      高思宗为上党王。
      高德政为沧州王。
      高魏为赵郡王。
      不久之后。
      高洋又兆封儿子高殷为太子。
      兄弟方面。
      高俊为永安王。
      高演为平阳王。
      高友为上广王。
      高湛为宁夏王。
      高焕为滑台王。
      高携为柏台郡王。
      高虎为新郑王。
      功臣方面。
      胡立军为咸阳王。
      贺拔仁为安定王。
      潘乐相为河东王。
      崔济舒为安平王。
      司马子如为温县王。
      杨铵为邯郸王。
      杜必为长乐王。
      以上诸王又分别委任不同的官职。
      分别执掌北齐帝国的行政关系。
      、

第九章 惟我独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