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一章诬陷[2/2页]

梦绕大唐 大东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我觉得长孙无忌的谋反之心基本可以排除,如果他要谋反,也不会等到现在。
      李治虽然剥夺了他很多的权力,但是并没有让他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长孙无忌想的,不过是要夺回来自己的权势而已。
      而且他怎么谋反?虽然他是太尉,但是统兵的大将没有他的人,不是李治的人就是李绩的人,要不就是其他贞观武将。大唐的武将和文臣向来不和,这点连长孙无忌都没有办法解决。
      他尝试过几次,想安插自己的人去军中,却却发现根本不可能。
      没有兵在手,你怎么造反?
      总不能自己拿着刀往上冲吧?
      所以说长孙无忌根本就没想过造反,他只是不想失去自己的权力而已。
      李治知道长孙无忌不会造反,李义府许敬宗也知道,可是这并不妨碍李治用这样的借口来打压他。
      李治只是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可以搬倒长孙无忌的借口。至于这个借口是什么,他并不关心。
      满朝文武有什么话说么?
      长孙无忌谋反啊,你们谁想站出来替他求情?
      没有人敢。
      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贬为黔州都督,终于从高高在上的太尉跌落下来。
      想想几十年如日中天,权势无两的长孙无忌,此刻被贬去偏远之地,不知他心中作何感想。
      权力的转变,其勃也兴焉,其亡也忽焉。得到后再失去,和从未得到,哪个更让人唏嘘?
      出发吧长孙无忌,你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属于另一个人的时代,才刚刚开启。
      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在几个月以后,你将终结你的生命,彻底的落下帷幕,退出大唐的舞台。
      直到此时长孙无忌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地位,曾经流连忘返的权力,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李二,你看到了吗?
      你的儿子,李治,果然是一条龙,你在九泉之下,想必很高兴吧?
      长孙无忌落寞的走了,几个月以后,心里依然不踏实的李治赐他自尽。
      一个英雄人物终于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长孙无忌只所以会落到如此下场,和他对权势的贪恋是离不开的。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没有人会吸取教训。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不会重蹈覆辙,但是最后都不可避免的重蹈覆辙。
      历史给人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吸取教训。
      在长孙无忌之前有这样的例子,在长孙无忌之后依然会有人义无反顾的这样做。
      不知道在面对那三尺白绫的时候,长孙无忌有没有后悔。
      这是李治的胜利,也是武媚的胜利,是许敬宗的胜利,也是李义府的胜利。
      经过多年的奋斗,李治终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他大权在握,第一次体会到了权力的美妙。
      可是他为之努力的权力,最后却偏离了轨道,慢慢的落到了武媚的手里,这不能不说上天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身体原因。

第六十一章诬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