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章 朝议[2/2页]

盛安书 居平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细咀嚼。
      当然,这也并非是她林望奚阴谋论。
      而是凡有大为的帝王者,其行事想法的出发点大多不可能是简单的喜欢或欣赏二词可以概之的。
      靖武帝需要刚正不阿的司正钦替他一一铲除或震慑朝堂上正在生发的或已经留存着的毒瘤。
      然后……顺带以络百姓之心,以施帝王之恩。
      但也需一个人来替他安抚或宽慰被波及、被震慑到的勋贵世族,甚至去牵制司正钦,以免有朝一日,养虎为患。
      所以,王润之应势走进了朝堂。
      琅琊王氏,簪缨世家。
      皇朝沉浮是天定,但王氏一族的沉浮却是人定。
      王氏的起与复,王氏子弟的入仕与出仕皆掌握在王氏自己手中。
      王氏允,子弟出。
      王润之,出自琅琊嫡枝。
      自然,其才学气度自是不必多说。而真正值得一说的则是他那份……于家学熏陶中养出的待人妥帖,处事周到的作风。
      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有时也不一定就是不耻之风,不是吗?
      司正钦做事可以只顾民,只顾君,只顾法,余下其他,皆可抛置一边。
      但王润之不能,他作为王氏嫡枝入仕,该为生民立命,可更该为王氏庇荫谋福。
      他不能如司正钦一般,站在所有世族勋贵的对面。
      他必须周旋其中,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一为司正钦之流善后,二代靖武帝施恩。
      后世者大多只看到靖武帝如何治理有方,左右二相如何相佐相辅。
      可,靖武帝的御臣之妙,气运之好才是真正该令人咋舌的。
      对,是了。这道题真正想论的,不,该说其真正的意义……应是让将入春闱的士子,明白为臣之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才是。
      思及此,林望奚眸子亮了一瞬,但随即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微不可闻地轻叹了一声。
      可惜了,今日怕是听不到什么高论了。
      林望奚微抿着唇,轻点着桌面,懒懒地看向台上。
      能想明白深意的必然不在少数。但,绝不会是此刻在台上开始侃侃而谈的那些人。
      有些事,明白就好了。
      说出来,可是要负责的。
      想明白了的林望奚突然又有些百无聊赖起来了。
      又是几杯热茶下肚,林望奚便对着叶笙道:“叶笙哥,你还听吗?”
      本就听得有些昏沉的叶笙,闻言更是一摇头,抿唇思量道:“公子可是想走了?”
      “嗯,是有些。”林望奚应得干脆,弯唇出了声。
      但就在林望奚与叶笙起身作势要走的时候,便听台上传来了一道极清冽的嗓音,还带着些几分特属于青年人的朝气。
      “可在下倒认为,此题真正要我等,去论的该是为臣之道才是。”
      语调平稳,却犹如抚琴时舞鹤惊风的那一式,铮地一下,掀起了台下的阵阵起伏。
      林望奚闻言脚步一顿,侧身望向台上,想要看清是哪个这么的……愣头青。
      果然,方才说话那人面容虽也算得清俊,但俗话说,看人看骨。
      那青年鼻高且骨宽,生八方骨,额宽且高。
      确有一副朝官面相,就是这性子,怕是还有得熬。
      也不知日后会否再见。
      这样的正直有抱负,好,也不好。
      林望奚轻抿着唇,望着台上的男子淡笑开来。
      无论如何,此时,那便先祝,好风凭借力,任汝上青云了。
      但连林望奚自己也不知道,为何突然就生出了这样的期许。
      许是仅仅觉得,这样的人不该就……不该怎么呢?
      ……
      而当林望奚将视线从台上收回时,霎时,又和方才那位锦衣小公子对上了。
      看样子,他与自己该是同时作势要离去,又同时因这青年的话而顿了下来的。
      如此,倒也真算得是缘分了。
      林望奚隔着人群,遥遥地向那位小少年拱手示意了一番,弯唇一笑,便与叶笙一道,径直离去了。
      裴易章从对面那少年起身作势要走时便注意到了,倒是没想到,那人面容瞧着比他许是还要小上些,但脑子也够快,心也够剔透。
      唔……脸皮也够厚。
      他眯着桃花眼,笑得有些不可置否,京都啊,果然……

第二十一章 朝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