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觉悟很高啊。”
王厂长的欣赏之意,只要不瞎就都看得到。
俩分厂长是什么人呐?替领导心腹爱将争好处这事儿必须得干呐。
“人家说不要,你可不能不给。”
大家伙听了这句话,哈哈大笑,只有郑厂长虚情假意的张了张嘴,最后也没笑出来。
“要不这么着,让他进小灶吃饭。他要是有什么问题,跟大家总见面,大家伙也能伸把手。”
这小灶的伙食一点儿也不比大灶好,区别在于吃小灶的人,是供给制,吃大灶的是工资制。
在55年末,大部分已经改成工资制了,但供给制并没有彻底取消。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部都有国家、厂子负责,供给制下的干部只要干活就好。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小灶突出一个稳定,一旦吃上了这碗饭,别说裁员百分之三十,就是裁员百分之九十,也和唐英不发生任何关系了。
郑厂长终于回过味来:“那不行,再哪儿吃不是吃,再说咱小灶也没啥特殊的。补贴的数,能和工资比吗?你老王这么抠门,人我可不放。”
把唐英挖出去的代价越大,唐英留在维修分厂的可能性就越大,总厂长一生气不挖了,来个临时借调技改小组那才好呐。
在座的都是人精,他们当然知道老郑打的是什么主意。利益上没什么冲突,大家也就打个哈哈,跟年轻小伙子结个善缘。
总比传出去说,大家伙都同意了,就那个谁谁谁,是个榆木脑袋,说啥也不答应给你这点好处强得多。
到了这个层次,起哄架秧子的本质不变,话说的越来越好听,也越来越正式。别管目的是什么,主要是要突出一个冠冕堂皇。
“不行的话,给个高工怎么样?”王厂长知道大事儿都是小会解决,大会其实都没什么大事儿。
既然郑厂长提出加码,那他顺势提出一个极大的待遇,郑厂长必然得同意呀。要不然你自己家出来的人才,你都不支持,谁还支持呢?
丁副厂长心情不好,唐英刚进厂的时候,他拿捏过人家。这会儿眼瞅着刚毕业的学生马上要晋高级工程师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高工上面可就是总工了,总工是厂里三巨头之一,一个工厂的灵魂人物。目前的总工是毛子,看毛子那样,也是支持唐英的。
唐英要是真当上了高工,日后这小子知道自己拿捏过人家,那新鞋不就来了吗?鞋是有,合不合脚可就不一定了。
“王厂长爱才之心,大家都看见了。我们也爱才呀,不过揠苗助长不是爱才之道。再说了,各个岗位已经排满了,真晋了高工,放在哪个部门呢?高工这事儿还得参考人家工程师那方面意见吧。”
和王厂长出身工厂不同,丁厂长是从人事口上来的。他的工作要诀就两个字“平衡”。
平衡各分厂之间的利益,平衡厂子职工和家属之间的利益,甚至是平衡厂子和上下游厂家的利益。
总而言之,这个姓丁的绝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说一句话,可比郑厂长一个分厂副厂长的分量要重得多。
第35章 晋级高级工程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