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绝对会招来铺天盖地的调查。
把货弄去毛子那儿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他俩的交易愉快了,崔可夫身后的冉秋叶可就震惊到无以复加了。
是的,为了保密所有交易相关的事儿,俩人用的都是俄语。
问题是冉秋叶她懂俄语呀!
虽然在崔可夫眼里,这个翻译除了漂亮,一无是处,可冉老师那日常用语听力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这家伙真不是普通人。
这年代懂俄语的当然不是普通人,不仅如此,这家伙还能搞到五百件衬衫,而且马上就能换一台宝马摩托车。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七八十年代,钢铁厂八千多职工,再加八千多家属,一共也就五六十台自行车,更别说摩托车了。
“其实你也亏不了多少,这是正宗的宝马r71侧三轮,绝不是我们仿的乌拉尔m72……”
俩人一边聊摩托车,一边进行操作考试,车和女人是男人之间的永恒话题。
唐英这一世的身体是真的瘦弱,要不是趁着和崔可夫聊天能歇一会儿,他早就不愿意跟崔可夫说话了。
崔可夫也明显看出来,唐英体力不行,每到需要用力的时候,这头毛熊都毫不犹豫的伸手。
这倒不是因为五百件衬衫,而是到了做到了八级钳工,完全可以自己进行精细操作,出苦大力的事儿,让徒弟去干刚刚好。
唐英从易中海身上学来的技术,那是实打实的,唯一体力上的不足被崔可夫抵消了。
各项测试顺利通过,实操环节崔可夫也给了高分。
俩人正要上报王主任,如果流程上不拖延,估计下个月唐英的工资就涨到108块钱了。
五十年代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在三、四十块钱左右,别觉得低,当时的最低生活标准是十二块钱一个月。
一个月108根本花不完。
就算吃饭全部在食堂,自己不开饭,那30块钱也够了。
易中海出现在两人眼前,没错唐英笔试、实操都过了,易中海笔试才交卷。
易中海心中是忐忑的,他自从听到唐英说俄语,就知道自己完了。人家和考官能说得上话,那还玩个鸟啊?
心情一低落,手上的题就显得更加的难,一遍一遍地改,总算是交卷了。
要不是易中海手底下有真功夫,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技术,再加上上过初小,估计这事儿就悬了。
崔可夫结果卷子,怕唐英担心似的说:“这次考试不设名额限制。”
易中海本来忐忑的心情,听了这句大碴子味儿十足的话,才放松了一点儿。
“你这笔试,七级钳工是没问题的。”崔可夫笃定的说。
唐英一听,感情这位刚才肯定是看到俩人打赌和争执了。
“如果可能谁不愿意多赚点儿呢?”唐英劝说到。
他知道自己的技术就来自于易中海,可他也忽略了,前世干了一辈子工厂,能用自动化不用人的概念,那是可在骨子里的。
单这一点就比易中海强多了,易中海更多的是因陋就简,以能把产品生产出来为目的。
崔可夫还真给面子,
“如果实操能通过八级,就按八级钳工算。”
第9章 好朋友崔可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