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5章 第一次小朝会[2/2页]

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 零陵上将邢道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慈?R愣了一下,他知道周廷儒这样说肯定是有李子明的授意,所以李子明是想主动离开北京这个政治中枢,还政于皇帝?
      朱慈?R看向钱谦益,钱谦益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显然也是早就知道了李子明的打算。
      不过想到李子明既然愿意出兵,而且他是主动要去南方,朱慈?R觉得这样对自己肯定是有好处的,于是朱慈?R同意了周廷儒的意见,当即宣布:
      “朕准周尚书所奏,升辽国公为总督湖广,南直隶,浙江,福建,两广,江西,贵州,云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驻地南京,赐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
      辽国公你责任甚大,要努力为大明经营好南方诸省。”
      李子明点点头,说道,“臣必不负皇上所托。”
      第一件事就这么定下了,接下来李子明准备说第二件事,那就是关于科举及官员补缺的事情。
      于是李子明接着说道,
      “陛下,京师,河南等地连遭闯贼及献贼蹂躏,官吏损失无数,如今官军进剿的话,如果没有足够的官吏补充,朝廷即使收复了失地也没有意义。”
      捧哏的钱谦益立刻接上,说道,“辽国公所言极是,其实现在官吏已经有些不足了,湖广北方及河南由于临近闯贼,长期无人补缺,辽地辽民北拓之后获得的新土地也急需朝廷派出官吏补缺,再加上蒙古那边这几年有大量部落归附也要官吏管理,说实话,我看现在的吏部名单,官吏实在太少了!”
      朱慈?R说道,“所以二位的意思是朝廷要开恩科?”
      李子明说道,“不仅是开恩科,臣建议对于科举考试要实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原本的科举考试考出来的官员在这些年已经证明于大明并无多少用处,因此对科举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
      李子明此言一出,尽管事先已经通过风了,周廷儒和钱谦益还是嘴角抽了抽,其他官员更是惊愕地看向李子明,首辅蒋德?立即说道,
      “辽国公,科举规制乃是太祖皇帝所指定的,已经平稳运行了近三百年,岂能说改就改?再说了,若是骤然改革,使得士林哗然,那该怎么办?”
      李子明说道,“那就给士子们时间准备,今年恩科及明年春闱大比实行双轨制,采用不同试卷,由士子自行选择,另外,新的考试已经在辽地考过了,我会把那次考试的试卷、答案都公布出来,以及新考试的大纲也会给出。”
      蒋德?仍然有顾虑,但他看其他大臣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便知道他反对也意义不大了。
      见朝堂陷入了沉默,朱慈?R也皱起了眉头,李子明的做法天马行空,别说是他了,原来他的侍讲,现在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士淳也摸不清李子明究竟要干什么?
      “既然诸位不反对,那朕就准辽国公所奏,不过辽国公,这样真的不会有问题吗?朕还是要提醒你一句,如今闯贼,献贼未平,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出什么大乱子。”

第235章 第一次小朝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