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钱谦益说道,“辽国公的意思是都察院从今以往只管官员不法,其他职能都取消,而且辽国公认为从今往后,言者无罪,任何人不得以朝会或谏言言论攻击朝臣。”
在场几人都点点头,都察院那群御史言官是官僚们最讨厌的群体,由于他们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因此屁大点事都要拿出来喷,很多时候完全是对人不对事,能缩减都察院的权力的话对于官僚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于是内阁通过气之后阁臣们也各自向自己派系的官员们通风去了,而对于李子明来说,这两件事对于以后的政事是有大关联的:
朝会自不必说,后人说朝会制度是限制君权的说法纯属扯淡,朝会制度和现代议会制度完全不同,议会管的是立法和审核,朝会更多的是行政,这种大型朝会根本上说是体现了皇权的不自信
皇帝怕被人蒙蔽,于是干脆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开会,防止个别朝臣糊弄皇帝。
至于都察院就更是君权的体现了,在李子明看来,都察院要履行的职责应该是类似后世反贪局或者纪委这一类的角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主要工作就是给大臣们添乱扯皮,然后正经的吏治反腐部门又不明确:
理论上锦衣卫及刑部这些司法、执法部门都有权限,甚至东厂也有,于是大明的吏治反腐工作完全变成了政治斗争之类的存在。
于是,在新朝廷的第一次朝会之上,李子明便向皇帝提议道,
“陛下,如今之大明,闯贼盘踞西北,献贼祸乱四川,已非太平年月,当此特殊时期,臣建议改革朝廷的议政、施政之法,以防止京师沦陷的悲剧重演。”
李子明话一说完,礼部尚书周廷儒就作为捧哏出声道,“辽国公,朝廷的议政、施政之法虽然都是历代旧规,但这可都是从洪武年太祖皇帝就定下的。至今已经施行了二百七十余年,骤然大改只怕要弄出乱子啊。”
朱慈?R不知道李子明想干什么,便说道,“辽国公,周尚书言之有理,贸然大改不合适吧?”
李子明摇摇头,说道,“世殊时异,这套制度弄到现在先帝殉国,京城沦陷就说明了到该改的时候了。”
周廷儒马上又说道,“辽国公说得对,如今闯贼,献贼仍在涂炭生灵,为大明之中兴,也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为保大明基业,些许改动也是对的!”
李子明和周廷儒这一唱一和把朱慈?R搞不会了,你们合着这是唱双簧呢?
其他阁臣和大臣也纷纷表示确实需要改变了,朱慈?R一看,得,朝政被辽国公握在手里,还是暂时先装死吧。
第202章 新朝廷第一次朝会之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