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秋给在大学的那些朋友都写了信,想要他们去了解他们各自学校的相关专业的情况。
在等待回信的期间,苏玉秋又自己开了一个小作坊,专门给衣服上印花。
她的农场空间能生产不同颜色的棉质T恤,但是没有花纹。于是她开了个作坊,把这些T恤印上不同图案,再卖给做服装生意的散户。
除了长、短袖T恤,还有羊毛衣、羊毛裤。
作坊还可以接其他的单,有些单位或者个人会定制工装、横幅等等。
苏玉秋专门印了许多的小广告,找人张贴在人流多的地方,自己也去服装店进行推销。还让货车去送罐头的时候,有空顺便问问外地的服装店老板,有没有进货的意愿。
衣服不比罐头是消耗品,要穿很久才会坏,每家店的订单都不会特别多,而且他们售卖出去也要一定时间。在合作的店家数量上来以后,也能赚到不少的钱。
前期的时候,苏玉秋天天在作坊忙碌,等到这边步入正轨,她陆续收到了回信。
只是回信带来的消息非常不乐观,芯片研究高投入、高风险,收益见效慢。相关技术难以攻克,花费许多经费也难有进步,学习外国现有技术再生产,比起自己研发要高效得多。
看不到收益,各高校在这方面得到的经费就变得非常少。苏玉冬信上说,他们学校的实验项目已经停滞不前,导师和学生一度想要放弃,因为真的太烧钱了。
芯片行业不是一刀子买卖,得要持续的研究,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跟不上市场需求就会败下阵来。需要持续的投入大量资金。
如今华国才刚刚起步,抗风险能力不够,有限的经费要去谋求更大更稳健的收益。首先是需要在更容易取得效益的行业大力发展,比如传统领域的石油化工、轻工业这些。
而现在华国都是引进的外国淘汰的生产线,技术落后于时代,注定只能被市场边缘化。
这个现状让许多致力于科技发展的人感到无奈,可是没钱什么都搞不起来。
苏玉秋看到弟弟寄来的信件里科研实验所需的相关花费,金额之巨大让人咋舌,根本不是个人能撑得起来的。
不过她还是决定拿出一部分钱,来支持科技研发。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如果能给实验团队更换几台先进一些的设备也是好的。
苏玉秋发现她还是不够有钱,她还得多多的攒钱,手头有了资本,才能干成想干的事。
……
徐庆华跟着他投资的那个工程项目,学到了许多东西。
于是他们一行人准备组建施工队,搞工程承包,同时也干一些开发投资。
罐头厂可以让家里女人盯着,反正如今这厂子已经进入正轨了。
徐庆华他们不想自己搬砖,主要做的就是将电工、木工、泥水工等这些人集合起来,联系活儿给他们做,再给底下这些人发工资。
修路、建房、修水库等等的任务,都能接。
到年底的时候,他们又大赚了一笔,只是这钱还没捂热乎,转手又给投了出去。
 
第189章 要更加努力的赚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