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来宝灵魂发问:“七叔只读了初中,为啥我要读到高中?”
柳翠花一梗,那是因为她七儿子花钱了的啊,要是没有钱就要自己去考那些岗位。
开车又不需要什么文化水平,有些职位听说还对学历有要求的。
“不说那么远,小学都没读就去想以后。行了,下次开学就送你去学校。”
这回徐来宝没反驳,比起种地,还是读书要轻松吧?之前小婶婶教他们好像学着也没有很累的样子。
徐来宝今年碰上了好时候,因为大队长召集大队干部商讨了关于在大队办小学的事情。
条件好转后,村里送孩子去读书的人家变多了,大队长看孩子们每天上下学都要走挺远的,就想着他们大队里要是能有自己的小学就方便多了。
其他大队干部也有大部分人同意这个想法,于是就专门收集了村里人对于办小学这件事的态度。
家里有孩子的,大部分还是希望能就近有学校可以让小孩儿读书,那些没有意愿送孩子上学的,还有家里没孩子的当然就不希望大队里在这方面花费钱。
“饭都吃不饱,还上什么学,这不是给家里添负担吗?而且这学校隔壁大队就有,干什么还要费力在咱们大队也搞一个?”
“可以让知青过来当老师,咱们大队里原先空置的屋子做教室,也没什么花费。”
“知青来当老师要给他工分吧?这份粮食不是要大队里大家一起出吗?”
“就是就是,又不是每家都有小孩儿上学,我凭啥要一起分担?”
“要搞这个早点搞嘛,现在我家娃都读完小学啦!”
“你们以后不会再生孩子了吗?生了孩子看自己孩子比别人家娃都差些吗?看看如今大队里越来越多孩子上学识字了,你们家孩子不学不就落后了?”
有人觉得有道理啊,以后他们又不是不在红星大队了,现在没有娃需要送小学,不代表以后没有。
当然同样也有继续固执己见的,不过在大队干部的不断劝说下,赞同的人数占多数。少数服从多数,红星大队办小学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大队小学没有那么正规,准备就分两个班,一到三年级是低年级班,四五年纪是高年级班。需要招两名老师,交语文数学和其他。
之前工农兵大学名额只有一个,除了嫁娶进大队里的知青,李爱华和宋晓丽这种老知青比较有优势。
一些新知青就对应招这个教师的职位非常积极,如果能去授课就不用天天辛苦的在地里干活,只需要秋收农忙的时候下地就行。
两件事情加在一起,知青点空前的热闹了一阵。
最后工农兵大学的人选还没出来,倒是老师先选出来了,是林东升还有佘小曼考上了。
佘小曼同志如今成稳了不少,而且从前她学习也不差,加把油在大队里组织的入岗考试中发挥的还不错,就成功当上了老师。
苏玉秋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为她感到高兴。
第109章 大队办小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