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大家早早的就去打谷场排队等候了,知青点的众人也一起过了来。
      他们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因为等分完粮,才会将粮卖给不够吃的人。
      很不巧,不够吃的人里边知青比较多。而且这次新来的知青更是没有几个工分。
      苏玉秋张望着前面的盛况,看着村民们满脸喜悦的领会自己的粮食,拖板车的,挑担的,肩抗的,护着粮食往家赶。
      红星大队不算富裕,也不是顶穷的那一批,每年的集体收入都能大于集体支出。除了分粮,还能分到钱。
      不过今年收成不算好,一个壮劳力能分到的钱也只有六十多点,也就是一个月五、六块。
      长长的队伍行进的很慢,因为要仔仔细细核对,不清楚的还能掰扯半天。
      等到终于轮到他们知青了,老知青平均水平要比村民每天低两个工分。分到的粮少好多。
      轮到苏玉秋几个,大队长直接说了一句:“你们这几个工分算到明年去。”
      然后就吼道:“不够吃的,可以过来买粮了!”
      在生产队买粮是官方的统一价格,不过不用粮票。大部分村民是不需要买粮的。
      只有小部分家里老人孩子多,就要买点。或者有的给嫁娶、工作到公社、县里的儿子女儿买的。
      当然,村里也有懒汉,大好的劳动力不做工,最后没粮又没钱,得从队里借。大家对他们可是深恶痛绝。
      知青点的知青也或多或少的都买了点,即使够吃也可以寄回家一些。
      苏玉秋就准备多买点,除了跟着知青点其他人一样的比例,买了自己的日常口粮,她还给家里买了150斤大米。
      不是她不想多买,而是大队长不让她多买。
      “你不能光买细粮,买一斤细粮就得买一斤的粗粮。”
      “不能通融点吗大队长?”
      “不行!必须搭配着买。再说了,细粮多贵啊,买粗粮不是能多买一些吗?”
      最后苏玉秋也没听大队长的多买粗粮,少买细粮。花了46.5买粮,好多人都用“这女娃真不会过日子”的眼神看她。
      “什么家庭这么有钱,能让她这么造?”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城里的工人一个月工资就有几十块,哪里像我们哦,一年到头也就这么点。”
      “就是喽,要不然咋那么多人想去城里?”
      “话也不能这样说,咱虽然没钱但不是有粮吗?城里人又没地,还要花钱买粮吃,听说有些有钱都买不到粮嘞。要说啊,还是咱乡下自在。”
      “瞧你这点出息,难怪一辈子只能地里刨食。”
      “说的好像你不是个泥腿子似的,你出息咋没见你去当工人?”
      “我去不了,那不是可以把我女儿嫁到城里去?”
      “哎哟笑死个人,就你家那个闺女……”
      周围人议论她的不少,这个年代就是这样的,有谁买了点好东西,那肯定是会引起热闹的。
      所以很多人都装穷,明明是新衣裳,也在上面打个补丁,以此来显得和周围人一样。
      她这次高调了一把,村里人原来不认识她的,只怕都知道她这个新来的知青了。
      哎,她也想低调点,奈何还是没苟住。

第12章 分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