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驾崩是在八月下旬,由于没有子嗣,使得信王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克继大统,期间经历的事情很多,停柩,议事,拟谥号庙号,筹备登基大典,选定新年号等等,这使得大行皇帝驾崩之事,直到九月初才经有司官吏上疏,以新君名义对天下颁布,一来是让天下行国丧,二来是让天下知晓新君登基。
真要说起来,朱由检克继大统,要比他哥朱由校顺利多了,许多事情准备的还算是从容不迫。
谁能相信,谁敢相信,在万历皇帝驾崩后,太子朱常洛克继大统,登基不过一个月,就稀里糊涂的驾崩了。
泰昌皇帝朱常洛,也是大明历代天子中,登基时间最短的天子。
恰恰也是这般,使得年仅十六岁的朱由校,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大明皇帝,期间还发生了移宫案。
朱由检克继大统时,要比朱由校幸运一些,没有遇到太多腌?事,不过这哥俩御极登基之初,遭遇的挑战同样严峻。
一个是受移宫案的影响,使得御极登基之初,天子威仪就遭受损失,使得被泰昌皇帝驾崩前,起用的一批东林党抓住机会,以泰昌皇帝驾崩有疑点为由,在朝对齐楚浙党等派发起攻势,得以扳倒内阁首辅方从哲,导致朝中诸派平衡被打破,此后又影响到辽东格局,扳倒熊廷弼,在辽东局势不稳之际,建虏奴酋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劲旅,向辽左悍然发起猛攻,使得沈阳、辽阳两处重镇被迅速攻陷……
一个是面对阉党独大的局面,尽管设法搬倒了魏忠贤,清算朝中阉党,不过这一时期下的大明,内忧外患严重,各地灾情频生,加之听信朝中文官群体的谏言,竟然直接裁撤掉厂卫组织,失去对文官群体的震慑,同年陕西起义出现,到崇祯元年起义浪潮加剧,而期间朱由检竟然不知晓此事,这一时期下的明廷,主要注意皆集中在辽东一带,甚至被崇祯皇帝重用的袁崇焕,还矫诏擅杀毛文龙……
这哥俩御极登基之初,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只是这哥俩都错失了良机,导致大明局势愈发恶劣。
置身夜幕下的西安府城,多了几分萧瑟与悲凉,少了往日的热闹,甚至不少地方都开始挂起白布。
陕西巡抚衙门。
披麻戴孝的洪承畴,站在人群之中,京城传来大行皇帝驾崩一事,最初他知晓时是难以置信的。
大行皇帝御极登基才多久,不过七载罢了,缘何就突然驾崩了,而且大行皇帝驾崩是八月下旬,为何知道十月初,才传递到陕西这边。
就算陕西相隔京城千里之遥,像这等事情也不敢拖延这么久啊,诸多的疑惑在洪承畴的心里生出。
而在这种态势下,陕西巡抚胡廷宴将此等消息传递开,西安府城诸有司衙署官员,齐聚到巡抚衙门,却迟迟没有见到胡廷宴的身影,这叫洪承畴对胡廷宴的感官,又有了新的认知。
“也不知现在京城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啊。”
“你们说,朝中是否有变故呢?”
“谁知道啊,新君御极登基,这谁能猜得准啊。”
“唉…真是多事之秋啊,大行皇帝驾崩太突然了。”
而聚集在巡抚衙门的诸多官员、武将,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从京城传来的消息。
眼下对他们来说,最关心的是新君克继大统后,朝堂会有怎样的变故,是否会影响到他们,至于大行皇帝驾崩之事,至于陕西遇到的一些问题,此刻他们根本就不关心,毕竟什么事情,能有他们的乌纱帽重要?
只不过在说这些话时,他们一个个都很谨慎。
“巡抚!”
“巡抚!”
在这等态势下,一直没出来的胡廷宴,此刻从正堂内走出,与其他官员、武将一样,胡廷宴披麻戴孝,眼眶微红,这让齐聚于此的人群动了起来。
置身其中的洪承畴,此刻亦看向胡廷宴。
“天不佑我大明!”
迎着无数道注视,胡廷宴神情动容,泪顺着眼角流下,“大行皇帝驾崩,对我大明社稷而言,实在是影响太大了。”
“呜呜……”
“呜呜……”
胡廷宴说到此处时,齐聚于此的众人纷纷哭泣起来,不少人拿袖口擦拭着眼角,整个巡抚衙门沉浸在悲痛下。
真哭也好,假哭也罢,处在这等氛围下,不哭就是罪!
洪承畴低下脑袋,尽管他初闻此事时很震惊,很悲痛,可是置身于这种氛围下,内心深处却生出些许怒意。
太多的疑点需要求证,可是却没有人提及。
不说别的,单单是大行皇帝驾崩一事,明明是在八月下旬,为何知道十月初才传到陕西这边,这本身就是有疑的,只是却没有一人提出。
第一百七十二章 洪承畴的质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