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会长,额们也没想到你会赶来澄城县。”
王二挤出笑容,有些不知该说些什么,看着走来的萧靖生,语气凝重道:“眼下官军来剿,额们做的事情,官府是知道了,额们接下来咋办?”
“官府知道又如何?”
萧靖生微微一笑,语气淡然道:“这个官府是同州?是华州?是西安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既然澄城县出现官军,那我们就齐心协力,先在澄城击败他们,毕竟我们也不能投降。
不说过去受到鸟气,就说在这帮狗官的眼里,我们过去做的那些事情,就是掉脑袋的死罪。”
王二、种光道的脸色凝重起来。
当初在白水县时,他们插旗聚众,就是没了活路,不想死,所以才铤而走险的。
叫他们投降,是不现实的。
投降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萧会长,你说的同州、华州、西安府是甚意思?”
种光道眉头微皱,看向萧靖生说道:“难道你的意思是说,这次来剿额们的官军,是其中一个衙署?”
“这是肯定的。”
萧靖生点头应道:“澄城县是隶属于同州的,即便此处事情传开,最先做出反应的,也只可能是同州。
至于西安府城那边,或许都不知道澄城县的事情。
对付整个西安府的衙署,我们没有这个实力,不过对付一个散州,我们还是有底气叫板的。”
在原有的时间线上,王二、种光道他们率部攻陷澄城县城,就是畏惧官府进剿,所以杀了地方官、士绅等群体,选择开仓放粮,聚拢一批人手撤离澄城县,跑到洛水北一带活跃,后因所做事情传开,引来众多群体投奔,遂在渭北诸县活跃,与官军交战,杀富济贫,处决恶吏,直到崇祯元年,知晓王嘉胤插旗起义之事北上。
这种流窜作战的形式,在萧靖生的眼里是走不长的,没有根据地,没有兵源,注定就是小打小闹。
即便是裹挟再多群体,缴获再多战利品,可是一旦某场战事失利,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到最后什么都没有。
既然澄城县出现官军围剿,这在萧靖生的眼里,既是一次磨砺麾下将士的机会,也是改变王二、种光道想法的机会。
尽管在澄城县城上,观察城外进剿官军分布期间,萧靖生敏锐的觉察到王二、种光道他们,对自己有了疏离,产生隔阂,不过萧靖生却装作不知此事。
对于王二他们的改变,萧靖生一点都不意外。
说到底。
从底层涌现出来的群体,选择走起义这条路,但凡经历他们先前没有遇见的事情,心态上,思想上,都会有着相应改变。
双方要走的起义之路,注定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萧靖生所想,王二、种光道他们只要不死,这对萧靖生来讲就是稳赚不赔!
“王大哥,种大哥,就当前看到的情况,来剿的官军不会轻易攻城。”萧靖生轻拍女墙,看向王二他们,“既然是这样,倒不如先静观其变,容我想想怎样破敌,待想好破敌部署后,我们再详谈如何?”
对此王二、种光道也没多说其他。
说到底。
此次萧靖生突然赶来澄城县,王二也好,种光道也罢,其实都没有调整好心态,该如何面对萧靖生。
他们是有情绪的。
在他们不知情的前提下,你萧靖生谴派麾下勇锐,赶到澄城县这边,说是担心官军可能来剿,实际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纵使现在官军真的来剿,这种情绪也不会轻易消失。
裂痕有了,想要恢复如初,是不现实的。
“会长,这一仗您打算怎样打?”随萧靖生一起离开城墙,李莽询问道:“这次来剿的官军……”
“先回驻地再说。”
萧靖生摆手道。
李莽点点头,朝着城下走去之际,转身看了眼王二他们。
离开蒲城县城东。
在李莽的引领下,萧靖生一行朝城内驻地走去,只是途中看见的种种,让萧靖生的心情沉重。
成堆的尸首,被烧的民宅,扎堆的人群,麻木的眼神……
这该死的乱世。
萧靖生紧攥着拳头,对身处的世道充满愤意,他心里清楚,澄城县发生的事情,在这片广袤的神州大地,是极其常见的现状。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想终结这乱世,必须团结起来。
萧靖生能去做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自己能看到的解决掉,至于别的,唯有逐步改变。
“李莽,回驻地后调遣一营勇锐,把城内尸首悉数聚集焚烧。”
萧靖生面色平静,骑马前行道:“另外此事做好后,让这批勇锐在城内
第一百五十八章 澄城之战(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