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坐的四人绝无可能。
事关二位王子以及太子的身家性命,他们应该也不会透露。
那会是谁呢?
李光弼道:“诸位不要担心,其实此事说来简单。那日在王府,在下恰巧听的了诸位的一丝半语,虽然不知道具体计划,但还是可以猜测到诸位会有所行动”。
杨同沉声道:“上次在书房外偷听的竟然是你?”
李光弼说道:“正是在下。”
李白难以置信的道:“在下和启老,二位王子搜遍书房附近,并未有所发现。而且钱管家也没有看到有人逃走,李将军你身在何处?”
李光弼微微笑道:“在下在诸位到达之前就已经藏身于屋后,被发现后就躲进书房旁边的房间,并未逃走,诸位自然不会有所发现”。
李白和启元子心下骇然,哪想到此人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还能来一手灯下黑,不管身手还是心智都非常人能及。
李光弼再饮一口酒后,侃侃而谈:“事情是这样的”。
“三个月之前,哥舒将军收到颜真卿的书信,说是三位带着有事关安禄山的重要线索启程来长安,请哥舒将军在必要的时候出手协助。
按路程算起,诸位应该在十一月底进城。所以从十一月底开始,在下就开始派人留意三位的行踪。
但是直到十二月中,依然不见三位踪迹。在下和哥舒将军都怕三位遭遇不测,就派了手下沿途寻找。
最后找到卫州高适高司马,才知道三位力抗强盗之事。
上元节,三位出现在潼关,上元节后进长安城。
为了安全起见,在下便负责起保护几位的责任。
在三位大闹给事中府邸之时,在下提前清理了一遍王府内外,并且藏在书房外面给诸位把风,只是不想被杨公子发现”。
哥舒翰从身上掏出一封信,手指轻弹,信便飞向王维:“这是颜真卿手书”。
王维看过书信后点点头:“这是颜师兄的手书无疑。”
余下三人传阅后,信便回到哥舒翰手中。
杨同心里还有疑问难解,颜真卿通知王维,是因为师出同门;通知李??,是因为除了同门关系外,李??还是张九龄外孙;那他通知哥舒翰,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哥舒翰到底可信到什么程度?
而且发现李光弼后,自己闻到那股若有若无的香气到底从何而来?
杨同虽然相信颜真卿的判断,但是仍有问题如鲠在喉。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对二位将军道:“在下还有个疑问,不知二位将军可否帮忙解答?”
哥舒翰接过书信再看一遍后,双手一撮,便把书信震成飞灰。他微笑道:“杨公子不必客气,有话直说即可”。
杨同擦净嘴边酒渍,沉声道:“不知颜太守为何对哥舒将军如此信任?”
哥舒翰和李光弼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哥舒翰举起酒碗,笑着对李光弼说道:“你赢啦,此子玲珑剔透,老夫输你一筹”,说罢一口饮尽碗中酒。
四人看的云里雾里。
今天的疑问可算是扳倒葫芦起来瓢,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第十六章 三个理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