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9章 背水之阵[1/2页]

洪武兴明 常青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巴哈多的这一出突袭,造成的伤亡不算太大,却在百姓中引起极大恐慌。
      二十多万百姓眼见敌人已经追了上来,知道自己跑不过马腿,纷纷痛哭流涕,哀求明军用战船将他们运往南方。
      群情汹涌下,明军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是战是走,在军中引起强烈争论。
      包括汤和在内的绝大多数将领,都主张先行撤退,原因非常简单:
      “敌军粗略估计也在五十万上下,实力对比悬殊,此时不走,只怕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唯独徐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反对意见:
      “诸位所虑不无道理,然我军十九万大部皆为步卒,战船虽多也无法承载。
      更有数十万百姓无法安置,我听闻百姓述说,敌寇此次凶暴蛮横,沿途烧杀抢捋,祸乱甚广。
      就算我军能侥幸撤走,则河北、山东尽陷敌手,河南若再不保,敌军一马平川,兵锋可直指京师……”
      说到这里,徐达突然停了下来,可意思谁都懂了,这个后果当真是谁也承担不起。
      一阵难言的沉默后,徐达军中宿将——郭英站了出来:
      “大帅!非是我等怯战,而是敌众我寡,太原八万守军沦陷后,我军已是朝廷在北方的唯一主力,若是有个闪失,京师谁人来守?”
      此言一出,诸将皆为动容,郭英在上次大都之战中身先士卒,众人深知他并非贪生怕死。
      事实上郭英的意见,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想法,那就是扔掉一切负担,火速撤往内地,至少能保住京师的安全。
      当然,还有一层意思郭英不忍直说,那就是一旦这么干,势必会将两省数以百万计的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中。
      徐达听了默然半晌,在众人殷切注视下,突然开口道:
      “试问诸位,我军何以北伐?”
      众人一愣,没想到在这种紧要关头,徐达竟提出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但静下来一想,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又渐渐浮上众人心头。
      徐达目光如炬,环视四周,朗朗上口道:
      “元朝倒行逆施,置百姓于水火,民众不堪其苦,纷纷揭竿而起!
      陛下顺应天意,统领群雄,提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
      自此一呼百应,天下归心,如今异族大举入侵,我军不战而逃,何以服众?
      百姓如何归心?置陛下于何地?”
      这番话震耳欲聋,尤其最后的三连问,说得在场诸将无不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徐达见诸将皆有愧意,趁机登高而呼道:
      “敌寇虽强,我泱泱大明,难道就是好欺负的吗?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当年岳元帅能做到的事情,我等堂堂七尺男儿,就做不到吗?”
      心潮澎湃下,汤和第一个醒悟,站出来振臂高呼道:
      “大帅说得对!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我等纵然一死,也绝不让蛮夷前进半步!”
      群情激昂,众将纷纷振臂高呼,誓死保家卫国,与蛮军血战到底。
      军心安定,士气高涨,接下来就看怎么打了?
      

第489章 背水之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