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辅、朱永、王越,朝堂的李贤、商辂、项忠、连太监都有汪什么原因,就算是靖难之役、土木堡再坑,也没导致千万人死亡吧?所以为啥嘞?
      一个冷门的解释说是因为鱼鳞册、黄册百年不更新,导致民间拥有大量隐户。
      这一点,经常看明清之争的应该清楚,为什么明末说李自成、张献忠、清军杀了多少人,天灾人祸又死了多少人后,清初居然还能有八千多万人?
      就因为隐户实在是太多太多,朱元璋的规定是鱼鳞册、黄册什么的十年更新一次,以便于统计人口。
      可惜,后面的皇帝越来越懒,官员也越来越懒,再加上负责鱼鳞册、黄册统计的官员、国子监生经常被抽调去干其他事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黄册什么的,只能在那什么湖心岛上吃灰、腐烂,直至一把大火,没了!
      最后,关于三征哈密这件事,咱也不知道正德、嘉靖两朝为啥会漠视哈密卫被侵占,导致明军西部边疆只能缩到嘉峪关。
      但是,就朱?樘坚决收复哈密,绝不放弃、妥协、退让这个态度来说……加大分!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樘驾崩于紫禁城乾清宫,终年36岁。
      弥留之际,朱?樘召内阁成员刘健、李东阳、谢迁入乾清宫接受顾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
      他叮嘱内阁成员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
      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遗言是任用贤臣。
      是明是庸,无从判断,只能说,这人是真的不昏。

第478章是明是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