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两千多垂头丧气的俘虏,以及……十万多头牛羊!
      估计所有凉军心中都乐疯了,跟着谢大将军就是好啊!随时能获得战功不说,随便出去兜个风,还能牵个六位数的牲口回来,这兵当得,值!】
      韩信:两万破敌十四万,回师途中还顺带平了叛乱,让本将猜猜,这位是不是也因为功高震主死的?
      刘裕:沾点儿边,但不全对。
      樊哙韩信:你还觉得你会死是因为功高震主?那是情商不够好吧!
      韩信樊哙:卖狗肉的,你丫是不是想打一仗?
      樊哙韩信:打仗不行,单挑可以!你这样的,本将能放倒八、九、十……起码二十个!
      韩信:………
      韩信樊哙:呸!匹夫!
      樊哙韩信:呸!弱鸡!
      众人:……
      【因着?⒑币徽街???话???笫ⅲ?咛灞硐志褪恰??谡胖鼗?媲胺浅7浅J艹瑁??俳?艟筒凰盗耍?丶?胖鼗?狗浅V厥有话?岬慕ㄒ椋?饩腿闷渌?朔浅2凰?恕
      是,俺们打仗确实不如……呃,俺们不会打仗,但俺们会动嘴皮子啊!你谢艾寒门出身,势单力孤,拿什么跟俺们斗?
      本着这一想法,一众大臣就开始不停的进谗言、说谢艾的坏话了,说一次,张重华微微一笑,表示那都不是事儿!
      说第二次,张重华笑容虽淡了些,但还是没说什么,但到了第三甚至是第四五次,张重华也犯嘀咕了:这谢艾是不是真有什么问题,不然怎么这么多人说他坏话?
      于是乎,就这么一来二去,谢艾在大老板张重华心中的印象不断跌落,最终还是被调离了中枢,外派为酒泉太守,权力一下子没了大半。
      终究啊!这庙堂同疆场他不一样,人心诡诈,纵使将略再强,又怎敌得过悠悠之口?众口铄金,直把贤良打作奸人!
      往后的数年啊!谢艾就一直待在酒泉,兢兢业业之余,他还主持修建了酒泉钟鼓楼,作为巡逻、报时、防寇之用,功效比烽火台强些。
      顺带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一本书,叫《谢艾集》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书名并非他取的,因为他可能并没有那个时间,书也并没有写完。
      公元353年十月,年仅26岁的一代英主张重华病重,其子张耀灵年方十岁,还是个小屁孩儿,这就给了一帮小人夺权的机会。
      就是张重华那位庶兄,宁侯张祚,以及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三人勾结在一起,祸乱朝政,搅得乌烟瘴气。
      见此,谢艾看不下去了,立刻上书给张重华,建议他驱逐张祚等人,并且请求回到前凉都城。
      对此,张重华欣然同意,于十一月十日,手书一道诏谢艾还朝,任卫将军,监察中外诸军事,辅佐朝政。
      可惜,这手令最终没能发出去,因为被张祚这几个货藏起来了,密不示众,而仅仅八天后,张重华就突然病逝,也没能扫除这些垃圾。
      张重华死,其子张耀灵继位,但十岁的小屁孩儿懂个什么?大权不出意外的掌握在张祚这几个货手里。
      几人假传张重华遗命,以张祚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一朝小人得势,还不是由着性子的炮制他人?
      因此,同年十二月时,张祚公然篡位,抢了侄子的大权,废黜张耀灵,并在同时诛杀了名将谢艾。
      可悲可叹,谢大将军一代名将,护住了北方汉人最后一片净土—前凉政权,却没能善终于世,便是马革裹尸都没能达成,竟死于小人之手,实在令人叹息。
      而接连没了最后的英主张重华以及名将谢艾后,前凉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下坡路,加上张祚这货还挺作死,公然称帝,于是没多少年后,前凉……亡国了!】
      张重华:张祚此贼,该杀!
      张重华气炸了,废他儿子、篡夺大位、诛杀功臣、导致亡国,这任意一桩都够杀了张祚,偏偏这货全干了!
      刘裕:只可惜了谢艾,若论用兵,说不得能和慕容恪比比,可惜被张祚自断臂膀,早早退场。
      谢艾:憋屈!
      谢艾忍不住想骂人,张祚算什么东西,也就是占了个宗室的名头,不然一百个张祚也不被他放在眼里,但偏偏他最后就死这么个小人手里,除了憋屈也没别的了。

第156章 憋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