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宣德:看有机会去明末没,朕这里粮食挺多的,能支援一下。
      崇祯:谢过宣宗皇帝!
      宣德:……
      朕突然不想给了!这混账,朕还没死呢,瞎叫什么?
      【起义军进山了,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凡是有名有姓的义军头子全躲了,就藏山里玩躲猫猫。
      卢象升和洪承畴都挺无奈,这人不出来就只能官军进山搜查了,忒麻烦,况且义军还比官军人多,打起来他们吃亏啊!
      可不打不行,粮饷随时短缺,河南这地儿又闹饥荒,天灾人祸全赶一起了,不抓紧时间镇压了义军,以后这义军只会越来越多。
      因为关宁铁骑无法进山,卢象升、洪承畴商量后便打发祖宽等人去陕西平叛,那儿不是有个关中平原吗?最适合骑兵发挥了。
      随后,卢象升便带着天雄军进山了,这一入山,直像是踏进了蚁穴,漫山遍野的义军全炸了,被撵得到处跑。
      义军炸了,天雄军可乐了,这特么都是战功啊,更别说打完仗还能回家,别提多舒服了!卢象升也在笑,由文转武数年间横跨数省平叛,这下子终于结束了!
      结束了吗?别闹,这不过刚刚开始,义军这里确实微了,但清军又闹腾了,仿佛约好一般,义军一式微清军便来了。
      从宣府、大同闯了进来,劫掠国都北京各地,崇祯无奈了,只能将卢象升调回来抵御清军。
      接到旨意,卢象升重重叹了口气,数年之功毁于一旦,以后再想全歼义军却是没什么机会了】
      张飞:我艹,这经历好熟悉。
      曹操:又一个跟岳武穆同命的人,希望别再是冤死的。
      朱元璋崇祯:你小子给咱交个底,到底有没有干傻事儿?
      崇祯:???
      您问我,我问谁去?
      【没办法,皇命不可违,卢象升带着天雄军就往京城赶,结果等他到达京城后,清军已经抢完跑了。
      跑了?跑了!卢象升瞬间风中凌乱,我放着剿灭义军的大好时机回来,结果清军跑了,玩呢?
      没办法,人跑了总不能再叫回来打一场,义军那儿趁这个机会也早溜了,两边都没得利,让人挺郁闷的。
      针对清军从宣府、大同溜进来这事儿崇祯挺生气,因此立刻将卢象升按了上去,总督宣府、大同军务。
      嗯,上一个负责大同防务的人他叫曹文诏,世间良将无双那位,可惜已经阵亡了,所以只能卢象升顶上了。
      要说书生为将那不是庸才就是奇才,卢象升毕竟有治理大名府的经验,轻松搞定防务,顺带还屯田存粮食,工作效率没得说。
      1637年五月,卢象升父亲去世,按常理卢象升应该回去守孝三年,可现在什么时候?狼烟四起,天下反覆,自然没可能让他回去。
      何况杨嗣昌、陈新甲这俩也都在守丧期间,都没回去,所以朝廷很坚决,你仨别折腾了,正好三个孝子凑着斗地主。
      没辙,那就都不回了!九月,清军又来了,大概是抢上瘾了,这帮人趁着明朝境内秋收,溜进来想捞一把。
      这时候的清军挺猛,又威胁到了京城安全,崇祯都气坏了,第n次召天下兵马勤王,并第三次赐给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当然,监军太监同样必不可少,这次这货叫高起潜。兵权大半就握在高起潜手里,卢象升能拿到的兵权只有一点点】
      朱元璋:谁给的权力,不是说了不许太监干政吗,这都拿兵权了是几个意思?唐朝的教训忘了?
      李世民:啥教训?我大唐怎么了?
      李渊:那是朕的大唐!
      李世民:都一样!
      李渊:……
  

第131章 忠臣不得好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