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九章 风雨欲来 武林大会[1/2页]

诸天老不死 锋任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时,数千里之外的大宋都城开封,皇宫内。
      赵煦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一袭金色的龙袍,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一双冷峻的黑色眸子钳在一张完美俊逸的脸上,漠视着殿下的翰林学士范祖禹。
      此人是太皇太后执政时的心腹之一,也是阻止王安石变法的顽固派。
      不止是范祖禹,现在殿上大部分臣子都在劝自己不要妄图对辽国动兵,要再休养生息个几十年。
      听着众臣的禀奏,赵煦越听越气,心想若不是王安石等变法之人被太皇太后一一铲除,这殿堂哪会连一个有血性的臣子都无。
      赵煦一拍扶手,发怒道:“燕云十六州都给辽国占了去,大宋每年还要向辽国进贡,既像藩属,又似臣邦,朕身为大宋天子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咱们大宋人丁比之辽国多了近十倍,粮草也是其三十多倍,十个打一个难不成都打不赢,咱们汉人是孬种吗?
      当年我汉人没能打过契丹,难不成就永远打不赢吗?”
      说着,赵煦将玉玺狠狠的砸在地上。
      “夺回失地,为祖宗雪仇。朕不但要打,你们还得给朕狠狠的打。”
      太皇太后已然驾崩,自己终于可以行使帝王权力,用铁血手段,让大宋重获新生,击败大辽,夺回燕云十六州。
      当天,隐藏在开封的辽国细作便将此消息传递了出去。
      大辽上京城中,耶律洪基阅完摆在面前的奏则,仿佛看到开封皇宫内那个雄心勃发的少年。
      嗤笑道:“赵煦啊赵煦,朕本就打算如何征服你这富庶南蛮。
      只不过你等龟缩雁门关,让朕没有十足的把握,如今只得先下手为强。”
      随即叫来传信太监,将各大重臣召集而来。
      待人员聚齐,耶律洪基意气风发道:“南蛮之主赵煦小儿想要出兵夺回燕云十六州,朕要举全国之力,趁此大好时机,一举征服南蛮。
      朕,不日便要御驾开封,灭了这南蛮,为我大辽开疆扩土,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
      萧峰一听耶律洪基将要侵宋,着急道:“陛下三思,我大辽本就擅长游牧,哪怕取了大宋领土,对我契丹来说也是毫无益处。”
      耶律洪基望着下方的萧峰,如今的南院大王,自己的结义兄弟,心道:我这兄弟自小在南蛮长大,对其感情极深,自是不愿我对南蛮出兵。
      随即冷冷道:“在你心目中,南蛮可是比辽国更为重要?
      你是宁可忠于南蛮,也不肯忠于我大辽?”
      萧峰拜伏在地,说道:“陛下明鉴。萧峰是契丹人,自是忠于大辽。
      大辽若有危难,萧峰赴汤蹈火,尽忠报国,万死不辞。”
      耶律洪基道:“赵煦这小子已有觊觎我大辽国土之意。
      常言道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咱们如不先发制人,说不定便有亡国灭种的大祸。你说什么尽忠报国,万死不辞,为何还要阻止朕出兵。
      莫不是等到南蛮出兵,朕才能命众将士上阵吗?
      萧峰知晓改变不了辽帝的决心,也不想与大宋兵戎相见,丧气道:“臣恳请?下准许臣辞去南院大王一职,隐居山林。”
      耶律洪基听他说要辞官,更是愤怒,心中立时生出杀意,但想到萧峰曾救过自己性命,对自己有恩。
      随即说道:“无论南征还是辞官,以后都休要再提,你回去好好思量一下吧。”
      说罢,便重新与其他重臣商议南征之事。
      公元1093年,两国即将交战的消息传遍天下,大宋的大部分武林人士都磨拳擦掌准备为国而战。
      武林人士虽然有些漠视朝廷规矩,不过在战争时期都是一致对外的。
      毕竟忠君爱国的思想已经深入汉人的骨髓之中,这是千百年来慢慢形成的。
      虚竹听到此消息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大宋被入侵的一幕:成千成万辽兵向南冲来,房舍起火,烈焰冲天,无数男女老幼在马蹄下辗转呻吟,宋兵辽兵互相厮杀,纷纷堕于马下,鲜血与河水一般奔流,骸骨遍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佛言众生平等,可虚竹不是佛,而是铁骨铮铮的大宋男儿。
      随即让少林弟子向五湖四海的英雄豪杰们传信,让有志于为国出力的好汉们共同聚集雁门关外,开展武林大会,商议抗辽事宜。
      周凡知晓了此事,不过也无所谓,只要虚竹无事便行。
      还是呆在少林好好研究一下大伏魔拳,完成自己山寨版的九阴真经。
      雁门关外的一处山林,各大武林人士尽皆聚集在此。
      少林的有:虚竹、玄

第二十九章 风雨欲来 武林大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