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章 履新(3)[1/2页]

穿越南宋当皇帝 浮沉的命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宦官在书房外禀报,说薛极和宣甑二人在殿外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
      赵?微微一笑。他登基大宝,这二人,显然是来表决心来了。
      “陛下,何必见这些魑魅魍魉?”
      在自己的学生面前,真德秀毫不客气。
      史弥远的狗腿子和儿女亲家,赵?还搭理他作甚?
      “真公,朕还是那句话。只捉拿为非作歹之人。宣缯和薛极,尚有可用之处。真公见谅。”
      赵?笑眯眯说道,语气却是坚定。
      真德秀无奈,拱手黑脸,和魏了翁让到一旁。
      “臣参见陛下!”
      薛极和宣缯心神不定,一起肃拜行礼。
      一个史弥远的党羽,一个史弥远的儿女亲家,命运如何,谁也不知。
      “两位卿家,不必忧心。时势不由人,过去的一笔勾销。大宋内忧外患,百废待兴,两位卿家同为执政,好好地为国效力,为军分忧吧。”
      了解这二人并没有什么大恶,赵?还是决定怀柔,安抚为上。
      这二人久在朝堂,熟悉政务,正是他的臂助。
      “谢陛下天恩。不过臣愿向陛下表明心迹,臣从未陷害忠良,从未害人性命。陛下明鉴!”
      宣缯跪下伏地而奏,面色凝重。
      “陛下明鉴,史弥远治下,臣只是个提线木偶,从未害人。谢陛下天恩!”
      薛极也是如此,战战兢兢而奏。
      赵?的话,让二人已经心宽了下来。
      新皇连赵贵诚这个谋逆的从犯都能宽恕,自己这些局外不知情之人,应该不会刻意难为。
      赵?轻轻点了点头,低头沉思。
      他本想真德秀担任宰相,薛极担任枢密使,但民间的风言风语,却让他犹豫不决。
      真德秀理学大师,以“正心诚意”为要事,实务上反而差许多。历史上还有“吃了西湖水,打了一锅太平”的典故。可见真德秀于经济民生的政务,并没有多少建树。
      反而宣缯和薛极在朝日久,用起来更要得心应手。
      以真德秀的优点,目前来说,执掌户部,兼任执政大臣,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赵?沉吟犹豫,薛极和宣缯又变的疑神疑鬼,二人目光一对,各自分开。
      “陛下,朝堂初定,先帝新逝,陛下初登大宝,臣愿毁家纾难,捐资五万贯,以助陛下渡过难关。还请陛下不要拒绝!”
      “臣和薛公一样,愿倾尽家财,以助陛下!”
      薛极和宣缯先后进言,让刚从沉思中走出来的赵?不由得一愣。
      这算是投名状,还是怕自己秋后算账?
      “薛公、宣公,你们说的是真心话吗?”
      魏了翁看赵?懵懵懂懂,赶紧问了起来。
      一不小心,皇帝得了一批内帑,完全可以赏赐群臣了。
      “陛下,两位相公,天子面前,我等怎敢胡言乱语?老夫和宣公一片赤诚,还请陛下万万不要拒绝!”
      薛极白发苍苍,郑重其事说道。
      他们和史弥远扯不断,理还乱,为人诟病。要是皇帝不接受他们的“捐献”,他们反而不安。
      “二位卿家,那就多谢了!”
      赵?点点头,顺水推舟。
      的确,他需要钱的地方太多。
      “二位卿家,起来吧。国库空虚,你们可是帮了大忙,朕会记在心里。以后各司其职,可都好生做事吧。”
      十万贯,这可真是个意外的收获。
      魏了翁和真德秀眼神对望,微微有些尴尬。
      薛极和宣缯各捐赠五万贯,他们要不要表示一下?
      “陛下,臣有一事,还往陛下不要见怪。”
      魏了翁二人正在盘算,宣甑硬着头皮上奏。
      “宣卿,朕不是昏君,更不是暴君。有事直奏就是。”
      “谢陛下!”
      宣甑又跪于地上,苦声上奏。
      “陛下,史弥远丧心病狂,罪无可赦。但他父子在牢中被狱卒和牢犯虐待,打的遍体鳞伤。臣一是担心他们挺不到明正典型的一日,二是担心有人说陛下携私报复,有损圣听。三是朝廷自有律法规制,不能滥用私刑。陛下三思,陛下恕罪!”
      宣甑连连磕头,真德秀立刻怒吼了出来。
      “宣甑,你好大的胆子!史弥远乱臣贼子,凡我大宋子民,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敲其骨。史弥远淫威之下,多少冤魂亡灵。陛下严惩,正合天下民心,何来滥用私刑?何来有损圣听?”
      真德秀怒目而视,唾液横飞,宣甑只是磕头,伏地不起。
      “墙倒众人推,树倒猕猴散。宣卿和史弥远是儿女亲家,心存怜悯,乃是人之常情。这个时候为他求情,殊是不易啊!”
      史弥远在牢中被群殴,这倒是没有想到。
      大理寺卿陈端常,还有少卿徐喧,这两个混蛋老头,怎么把史弥远和犯人关在了一起?这不是明摆着使坏吗?
      “陛下,临安府尹吴兢,大理寺卿陈端常、大理寺少卿徐暄,这三人在书房外候旨。”
      “来的正好,让他们都进来。”
      新君旧臣,赵?立刻提起了精神。
      临安府尹吴兢,大理寺卿陈端常、大理寺少卿徐暄,三人进来,一起向赵?叩拜。
      “起来吧!已经凑成两桌麻将了!”
      赵?哈哈一笑,让众人起来。他

第3章 履新(3)[1/2页]